1.我國原木產量供小于求
由于中國林業資源的數量少,人均資源占有量低,再加上環保政策的影響,中國原木產量自2012年上超過3萬立方米以后,產量一直處于波動狀態,但是總體上保持穩定,到2021年中國原木產量為31236.2萬噸,隨著國外逐漸降低原木出口,未來中國將有可能逐漸放開對于原木產量的限制。
2.原木進口市場風險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公布《2021-2026年中國原木行業發展前景戰略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顯示:
從全球供給層面看,原木產量處于波動狀態,供給不穩定,環比增速更是呈現波動降低態勢,新增原木傾向于國內生產消費,原木國際市場的供給安全性總體較低。
但是全球大量進口原木的國家不多,主要有芬蘭、瑞典、奧地利、德國(德國由于森林蟲害,近兩年木材進口很少)和中國。歐洲主要是進口紙漿材,中國進口主要是工業原木,占全球原木進口的40%以上,中國是原木的主要進口國和消費市場,原木貿易沒有大的競爭對手。
3.當前國內木材加工轉變
當前國內木材加工已初步實現三個戰略性轉變:即由以天然林木為主要原材料向利用人工種植林木為主要原材料的轉變;由擴大生產規模的單一發展模式向擴大規模 與開創新的盈利模式并舉的復合型發展模式的轉變;由利用一個市場、一種資源向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轉變。
海外供應方面,一方面海運秩序遲遲未見恢復,運輸成本仍舊保持高位,另一方面,許多國家發現僅出口原材料無法獲取更豐厚的利益以及深化行業發展,紛紛效仿禁止木材出口。
比如俄羅斯聯邦新修訂的森林法規定自2022年起禁止出口針葉原木和珍貴硬木的木材。
可以預見,中國將從原木進口演變為木材進口。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