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最新發布的數據,6月份,美國制造商報告了42年來最嚴重的價格上浮,制造業價格指數上升到92.1%,上升4.1個百分點,創下了1979年7月以來最高紀錄,這也是該行業連續13個月價格上漲。
ISM制造業商業調查委員會主席菲奧雷稱,前所未見的超長原材料準備時間、關鍵基本材料的大范圍短缺、商品價格上漲和產品運輸的困難正繼續影響著制造業的所有經濟部門。菲奧雷稱:“由于產品稀缺,幾乎所有基本和中間制造材料都出現了價格上漲。”
而持續供應短缺和材料成本飆升的背景下,美聯儲最新數據顯示,5月份增長0.9%之后,美國工廠產出6月份意外地下降了0.1%。盡管經濟大幅回升,美聯儲的工廠產出指數仍低于疫情前的水平。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潘銳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美國國內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主要還是和美國貨幣超發以及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政策有關。由于美元是超級貨幣,這種流動性的泛濫會傳導到其他國家,產生輸入性的通脹,導致各種物價的增長。這種背景下,隨著其他國家對美國出口的增長,這種通脹最后會回轉到美國市場上去。”
原材料價格上漲吞沒利潤空間
據美媒報道,6月份,絕大多數生產材料都出現了價格上漲。原本,隨著美國經濟回暖,項目和訂單不斷增加,但美國建筑公司和制造商現在表示,由于材料成本上升,他們面臨潛在的難以預測的損失。他們不得不放棄賺取利潤,或者自掏腰包來支付超出其投標的材料成本。
相關產業高管表示,鋼鐵、銅、黃銅、木材、層壓板和塑料材料(如PVC管)的價格上漲尤其難以預測,也難以計入標書。由于生產和運輸瓶頸以及需求增長,材料庫存始終緊張。這使得一些材料價格達到了創紀錄的水平,比如,美國卷材鋼板的現貨市場價格自今年年初以來已經上漲了超過80%。
木材降價了,通脹壓力會減輕嗎
盡管其他材料價格齊齊上漲,但值得注意的是,過去的兩個月里,由貿易行業媒體Fastmarkets Random Lengths編制的木材綜合價格指數暴跌了50%。自疫情以來,木材價格從2020年4月的每千板英尺349美元漲到了今年5月的1514美元,而現在,這一價格跌到了每千板英尺770美元。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認為,木材價格下降是好跡象。“由于短缺和瓶頸等原因,一些價格上升得非常快,它們應該停止,某些情況下實際應該下降。”鮑威爾6月底稱,“我們的預期是,現在看到的這些高通脹讀數將開始減弱……就像這些木材所經歷的一樣。”
但也有經濟學家不那么樂觀。美國企業研究所(AEI)的經濟學家斯特恩說,盡管木材、半導體和汽車供應鏈的問題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自行解決,幫助減緩價格飆升的壓力,但是通貨膨脹的風險,并不取決于同一組商品的價格持續上漲。
潘銳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美國過去幾十年都保持了較低的通脹率,這是因為美元作為超級貨幣享受了全球化帶來的紅利,這使得美國的通脹被極大壓縮了。美國在全球其他地方布局生產,將其制造業向外轉移,海外人工、稅收、原材料等費用都較為低廉,因此美國能以低廉的價格進口,這幫助美國維持著較低的通脹。
“現在我們看到,全球化即便不是被逆轉,也至少是受阻了,疫情又使得整個世界市場出現了分割,未來我們可能會看到形成東亞、歐洲和美國三大區域性的市場,取代原先的全球市場。
這種背景下,美國再想像過去一樣享受全球化紅利,使得它的通脹率保持低水平,基本上就很困難了。”潘銳認為,“與此同時,美國又進行貨幣超發,其國債也大規模地迅速增加,未來美國國內通脹率向上提升是確定無疑的,只不過,以什么樣的幅度和速度提升,還可以進一步討論。屆時,美聯儲可能會進行調控,但能不能調控住也不得而知。”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