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可再生資源機構(FNR)網站2020年3月9日報道,在德國聯邦食品和農業部(BMEL)的資助下,哥廷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基于對幼齡云杉林分的長期研究,發現間伐有助于其抵御干旱。
氣候變化使德國森林面臨著嚴峻挑戰,特別是由于云杉純林對干旱尤其敏感,近年來的極度干旱對云杉純林造成了嚴重傷害。德國林業一直以來致力于將純林向混交林轉變,但從經濟角度考慮,幼齡云杉林的改造成本較高。
為此,哥廷根大學的研究人員試圖探索通過森林經營措施使云杉幼齡林持續保持穩定的方法。研究發現,間伐對林木的水平衡具有積極作用。為了了解這種效果的持續時間,科研人員在一片林齡為26年的云杉林中劃分不同地塊,開展了為期10年的間伐試驗。該試驗最終發現,在林分發展的初期階段就去除干擾樹,并且每5年進行一次高強度間伐,可以增加剩余樹木的水分利用率。這減少了整個林分的耗水量,并降低了單株樹木面臨的干旱風險。但干預程度過強也不利于林分發展,過度干預在短期內會提高水分利用率,但同時也會導致地表植被耗水量增加,致使生產力下降。研究結論顯示,通過持續反復的間伐可以降低針葉林分的干旱風險。對于云杉林而言,每5年進行一次高強度間伐有利于抵御干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