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英語新聞5/16刊發JEN SKASTNER特約撰稿人的文章,談中國轉向從德國等歐洲國家輸入木材,從側面就孟晚舟問題對加拿大施壓。
樹皮甲蟲一直是德國人口最多的聯邦州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的首席木材銷售商AndreasVoss頭痛的問題,但最近情況有所好轉。該州云杉林中的蟲害造成了無法銷售的木材量,有了來自中國的買家。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的云杉林在過去的三年里遭遇了雙重打擊,因為不合時宜的干燥天氣夾雜著猛烈的風暴,為樹皮甲蟲創造了完美的滋生地。自2018年以來,已有2100萬立方米的云杉樹受到蟲害侵襲。
但中國已經進入市場,在今年第二季度購買了近120萬立方米的德國軟木原木,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43%。根據總部位于西雅圖的國際木材資源公司(Wood Resources International)的數據,這個數據意味著中國購買了德國軟木原木出口總量的一半。
在2018年之前,德國原木幾乎從未被運往歐洲以外的地方。但蟲害使德國云杉的價格大幅度下跌至每立方米45至50歐元(53-59美元),是2018年前水平的一半。不過,亞洲來的買家并沒有被嚇倒,自2018年以來,中歐地區的原木出口成為新的增長領域。
"受損樹木在森林中未被采伐的時間越長,樹皮甲蟲就越多,現在這種昆蟲每年有三個繁殖周期,而過去只有一個",Voss說。"樹皮甲蟲侵入樹木到樹皮之下,所以如果我們盡早采伐原木的話,它們仍然可以用于中國的建筑"。
迅速增加的北萊茵-威斯特伐利亞云杉原木運往中國的數量被裝入海運集裝箱,由卡車和河船運往德國、荷蘭或比利時港口,在那里對其噴灑殺蟲劑以殺死害蟲。德國JKI聯邦栽培植物研究中心也在對集裝箱中的原木進行新的測試,以確保處理效果。"測試還沒有完成,必須在一年中的不同季節重復進行,因為昆蟲對處理方法的反應因溫度不同而不同,"JKI發言人向《日經亞洲評論》證實。
捷克軟木對中國的出口量在4月至6月也比2018年同期增加了82%。總體而言,第二季度歐洲占中國軟木原木進口總量的23%,比2018年同期的僅2%可謂激增。新西蘭、澳大利亞和俄羅斯歷來是中國的主要進口來源地,但同期其出貨量曾分別下降1%、16%和22%。
根據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數據,2019年美國對中國的木材出口也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7%,為1.25億美元。中國在2019年6月提高了對美國軟木木材的進口關稅,以報復美國提高對中國進口木材的關稅。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在2月份的一份報告中說:"最近美中之間的貿易爭端可能促使中國尋求從其他地方進口"。
實際上,加拿大首當其沖,根據世界資源研究所的數據,4-6月期間加拿大對中國的軟木出口量下降了61%,僅為20萬立方米。在中國6月中旬投訴說在進口的加拿大硬木和軟木原木中發現昆蟲后,加拿大林業公司擔心生意會進一步下降。繼2018年12月華為技術公司首席財務官孟萬洲在溫哥華被捕后,中國以蟲害問題為由阻止加拿大油菜籽的運輸,并暫時停止進口加拿大豬肉和牛肉。
這些報復性措施讓加拿大林業公司有理由擔心,中國最新在檢疫上的挑剔是在正式禁令之前。孟晚舟因被指控犯有銀行欺詐罪,即將面臨被引渡到美國。
"有時在進口貨物中有害生物的認定缺乏科學依據,其本意不過是出于政治原因而設置的非關稅壁壘,"WRI的分析師Hakan Ekstrom說。"但當然,進口昆蟲作為入侵物種可能會對進口國的林業部門造成破壞性影響。"
伯克利研究集團董事總經理、前美國助理貿易代表HarryG.Broadman建議收集更多數據,以確定加拿大出口的軟木是否比其他國家的木材受到蟲害更嚴重。他認為,這是一個實際的問題,答案可以根據容易收集的數據以經驗方式獲得。而且,這將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一些人提出的問題,即中國人減少加拿大木材進口是為了報復渥太華對華為高管孟晚舟的拘留。
無論政治動機如何,中歐軟木出口熱潮不太可能持續到本十年中期以后。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預測,未來歐洲將出現供應短缺,原因在于樹皮甲蟲侵襲的森林必須得早期采伐。歐洲伐木廠已經開始逐漸逼近產能,加工木材、木片和木漿的出口預計將會有所放緩。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首席木材營銷商沃斯說:"隨著數百億只樹皮甲蟲的遷徙,如果災情趨勢一直如此劇烈,5年后德國將沒有云杉可供出口"。
如果能保證進口到安全又便宜的木材,順便又能增加些政治籌碼,作為追逐利益的國家當樂而為之。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