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通過與染料發生物理或化學結合,從而獲得堅牢色澤的加工技術就稱之為木材的染色技術。普通或低質木材通過染色、模擬木紋等技術加工,可以消除木材心邊材、早晚材之間的色差,改善木材的視覺特性、提高材料的附加值;木材染色技術是木材深加工和速生材利用的重要方向,目前越來越受到家具及室內裝飾行業的重視。
一、常用色劑
1.染料
染液中的染料分子首先通過木材細胞間隙等滲透通道進入木材,再吸附、沉降、固著于木纖維表面達到染色目的。木材染色常用的染料有:直接染料、酸性染料、堿性染料和活性染料等。
近年來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 合成染料在生產和應用過程中帶來的污染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 天然染料又開始為人們所重視。
2.顏料
木材染色中用到的顏料是一種不溶于水和有機溶劑的色粒子,如炭黑、鋅白等,可以深入到木材環孔材的導管部分。顏料著色的木材能得到明顯的著色效果, 耐光性也比染料好,缺點是透明性較差。
3.助劑
用染料對木材進行染色時需要在染液中加入各種助劑幫助提高染料的滲透性。它們在染色過程中單獨或交互促進染色作用,染料用到的助劑包括包括滲透劑、均染劑、固色劑、媒染劑、耐光劑、pH值調節劑等。
二、染色工藝
木材染色方法眾多,不同的樹種采用的染色工藝也不盡相同,但經從施工原理上講可以大致概括為以下4種:蒸煮法、浸漬法、壓注法和涂布法。蒸煮法和浸漬法工藝相對比較成熟、設備投入也低,但這兩種工藝只適用于表層或片狀材料的染色;壓注法是通過對染液反復加溫和加壓達到染液的滲透作用;涂布法則是用機械或手工對木材表面進行著色處理。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木材染色工藝中常用的浸漬法和壓注。
1.常壓浸漬是單板染色較常用的方法,通過在常壓下用加熱的染液對單板進行浸泡染色,首先對單板進行浸提漂白等前期處理,然后配制并加熱染料,將木材放入染料中浸染,最后對木材進行漂洗和干燥。
2.壓注法適用于較長較厚的木材,一般深層染色是很難依靠染料自身的滲透做到均勻染色的,這時候往往要用到壓注法,壓注法是在加溫條件下真空加壓,具體壓注過程是先將木材豎向放置于壓力容器內,相鄰材料之間用隔網分開,密封容器后對容器內抽真空至0.08-0.09兆帕后向容器內加入染液,使其完全浸泡木材。最后再向容器內加熱加壓,讓染液環流一到兩個小時后泄壓降溫并取出木材。采用這種方法處理的木材厚度可達32毫米。
三、影響染色效果的因素
1.影響木材染色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木材本身的滲透性,木材是一種不均質的毛細孔材料,染料隨著水溶液通過木材毛細管通道,沉降在纖維表面上,使得木材染色。木材的滲透性與木材染色密切相關,一般來說,木材滲透性越高染色效果就越好。
2.溫度對染色效果也有很多的影響,溫度太低會造成染液的粘度高, 滲透性差。溫度太高又會使木材發生水解反應,降低木材的各項力學性能,破壞木材本身的特性。因此控制好染色的溫度尤為重要。
3.染色時間并非越長越好,染色時間過長會對木材本身造成破壞。因此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并結合所染的樹種特性選擇合適的染色時間。
4.p H值是影響木材染色的另一個重要因素。特定的染料需要在特定的p H環境中進行染色。比如酸性染料的pH值一般在4-5之間, 而活性染料的pH值一般在9-10之間。
四、結語
木材染色,既要使木材染色均勻美觀、耐光、耐候,還要不影響木材后續的涂飾和膠合等加工,從而滿足染色木材多功能化的現代化需求;更要大力加強木材染色技術與其他功能化改性技術之間的融合創新,研發多功能染色木材,全面提升人工林木材的利用價值。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