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否未能給CITES留下深刻印象,以解除對印度黃檀貿易的限制?受CITES管制措施傷害的工匠和出口商的認為,印度未能在日內瓦的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第18屆締約方大會(CITES CoP 18)的第51號提案中(Prop. 51)給出強有力的理由。
眾所周知,印度黃檀Dalbergia sissoo 亦被稱為紅木(rosewood,或譯為玫瑰木,與中國的紅木標準不一致),這種木材在印度資源豐富,并在印度人家庭中廣泛使用,是室內家具的最佳選擇。那么,為什么印度出口商即使在需求和供應增加的情況下也要經歷虧損呢?
對此的答案是來自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the 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CITES)組織這一全球機構。2019年8月17日至28日,在瑞士日內瓦(Geneva)舉行的CITES第18屆締約方大會(CoP18)上,該組織拒絕了印度(India)要求取消對由西珊木(shisham)和玫瑰木(rosewood)木材制成的產品的國際貿易限制的提案。印度環境部(Ministry of Environment)引用了印度植物調查局(Botanical Survey of India)進行的一項研究,該研究表明,印度黃檀Dalbergia sissoo 不屬于任何受威脅的類別物種,并且在野生和栽培種群中都有豐富的資源。然而,CITES拒絕相信該國的論點,即印度有大量的該種木材供應。印度聲稱限制貿易對貧困農民的生計以及超過50 000名工匠產生了不利影響。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