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家統計局公布了宏觀經濟的數據,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3%。
具體到家具行業,國內家具消費上半年也同比增加了5.7%,這是指大型家具零售企業的銷售數據。
我們還注意到有多家家具上市公司公布了較高的收入與嬴利增速。
但是所有這些,都不能改變家具市場總體收縮的判斷。
宏觀經濟的向好,顯示的是國家經濟的總體走勢。中國經濟正處在從中等收入國家向高收入國家的躍升過程中。這一進程沒有發生方向性的改變,宏觀經濟不斷向好的判斷是正確的,這也是中美貿易戰的最主要的經濟背景。美國千方百計要改變中國的宏觀經濟走向,看上去收效甚微,甚至會加速中國走向富裕國家行列的進程:因為中國人會理直氣壯地研發最先進的產品,進一步加速進口替代進程。
然而,宏觀經濟向好,會導致微觀經濟領域竟爭更加激烈。越是發達國家, 創業越艱難,中小企業成功的概率越小。這一點,我們已經從發達的歐美國家的經濟現實中看到了。中國家具行業的微觀競爭越來越激烈。生意越來越難做,是大部分家具銷售商的實際體驗。原因何在?
家具銷售正在向服務轉型。
消費者需要更有設計感的家具,更高品質的家具,更漂亮的美居,但是,由于同業競爭者太多,消費者挑花了眼,他們很難對某一個品牌忠誠,以至于銷售商獲取利潤的難度實際上成倍增加。
并且,經濟快速發展,只是財富數字的增加,而消費個體,尤其是極具消費能力的消費個體的數量,其實仍然處在下降通道。
也就是說,消費商品的件數在減少,消費的總額在增加,由此導致的競爭的加劇,是可以想象的。
筆者對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的深度分析發現,1959年出生人口劇烈減少,可能是由于史稱的“三年自然災害”的影響。1959年至1961年三年中出生人口大幅減少,導致60年后的今天—最近三年退休人口數量的相對減少,緩沖了中國勞動力人口下降的速度。三年之后,勞動力人囗劇烈下降將再次讓市場有深刻體會。消費商品件數的下降效應將再次顯現,市場會再一次經歷大波動。
再來分析上市公司的業績,這與這些公司的產品調整有關,而且業績好的公司總會早報、快報,業績差的公司會拖到最后一刻報告業績,業績早報的公司恐怕難以影晌家具業的大局競爭更加激烈。是到了遵循市場銷售的基本原理,踏踏實實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從而獲得自己的合理利潤的時候了。
從市場上不斷曝光的售假售劣的案例看,市場的空隙還很大,機會主義者還很多,誠信經營、有長遠目光的家具銷售商,還是有著巨大的市場空間。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