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上千年發展,中國傳統家具在藝術造型、制作工藝、選材標準等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美學體系,并在世界范圍內產生了深遠影響。伴隨改革開放的推進,傳統家具制造業由零散的作坊式經營,逐漸演變成今天的品牌化、集群化發展。在傳統的三大家具流派基礎上,形成了京作、蘇作、廣作,以及仙作、東作五大當代紅木家具流派,并在其中孕育出了諸多不同風格的優秀作品。
為響應“堅定文化自信,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號召,在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的時代主題下,由《鑒寶》雜志社主辦,北京環球博威國際展覽公司承辦的“改革開放40周年紅木文化成果展”將于2018年11月8日—11日,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老國展)盛大開展。
由于此次展覽對于參展作品的高標準選拔要求,展出消息剛剛公開就備受關注。記者從主辦方了解到,本次展覽特邀請不同地域流派有代表性的品牌、個人參加,對送展作品的造型、工藝、材質都有嚴格要求,并且限定每個品牌和個人的參展作品數量,力求最全面地展示不同地域流派的發展成果,是一次十分難得的、真正意義上的全國范圍紅木家具精品展。
本次展覽將從紅木家具的歷史、工藝、流派沿襲等方面著手,展示傳統家具行業在改革開放40年來取得的優秀成績,并對行業發展大事件進行介紹,為參觀者描繪一幅波瀾壯闊的紅木家具行業發展圖景,并將紅木知識蘊含其中,在觀展同時掌握基礎的紅木家具選購常識。
為全面配合本次主題展,鑒寶雜志社將編著《鑒寶·改革開放40周年紅木文化成果展特刊》,全面介紹紅木家具行業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豐厚成果。
據悉展覽將由三部分內容構成:
1、中國傳統家具的歷史與文化
此部分以圖片展為主,配合部分實物展覽,講述中國傳統家具從誕生到發展的歷史過程,并對傳統家具文化進行解讀,共同領略中國古代家具,尤其是明清家具的藝術,,感受華夏文明的璀璨與輝煌。
傳統紅木家具在改革開放后取得的成績。
時間進入1978年,伴隨改革開放的一聲春雷,紅木家具行業迎來了嶄新的發展歷程。行業規模迎來幾何狀增長,由北至南,形成了多處紅木產業集群,為社會主義經濟、文化建設貢獻了重要作用。伴隨新的時代需求,傳統紅木家具流派演變成以京作、蘇作、廣作、東作、仙作為主的五大家具流派,藝術風格更趨多樣化。同時,當代紅木家具與其他紅木制品,開始登上更廣闊的歷史舞臺,成為國內外博物館爭相收藏的寵兒、國家首長友好交流的信物。在展覽現場將以圖片與實物結合的形式,對這些成績進行展示。
2、紅木家具六大流派優秀作品展示
這部分展覽以實物展為主,輔助圖片介紹,對京作、蘇作、廣作、東作、仙作五大家具流派選拔出優秀作品進行高規格展示。以博物館的展覽標準,為這些難以復制的當代紅木家具精品提供最佳展示空間,將不同地域流派的紅木作品,放置在具有各自地方文化特色的空間布局里,為觀展者帶來風格鮮明、印象深刻的視覺體驗。
在紅木文化成果展同期,還將舉辦“第十八屆中國(北京)國際紅木古典精品博覽會”“2018北京國際傳統文化創意、珠寶首飾展覽會”,為參觀者帶來更多豐富展品,供消費者參觀、選購。同時,還將舉辦首屆文化創意設計大賽、第二屆工匠設計雕刻大賽、非遺展演、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傳承發展論壇、珠寶拍賣會等形式多樣的現場活動,為參觀者帶來生動有趣的觀展體驗。
展會基本信息:
改革開放40周年紅木文化成果展
時間:2018年11月8日—11日
地點:北京·中國國際展覽,(老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