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新疆烏蘇佛山國家森林公園風景如畫,郁郁蔥蔥的林海和五彩斑斕的花海,讓這里成為游客熱捧的“天然氧吧”。烏蘇佛山國家森林公園的前身是烏蘇林場,從采伐木材轉向森林保護,不僅讓林場走出困境,也讓他們找到了一條高質量發展的路子。
伐木工成護林人
烏蘇佛山國家森林公園隸屬新疆天山東部國有林管理局烏蘇分局。從烏蘇林場成立后長達30多年時間里,林場的主要任務就是砍伐木材。新疆天山東部國有林管理局烏蘇分局辦公室主任仝兆樹回憶道:“那時一年最多要砍伐十二三萬立方米木材,差不多有10萬棵樹。后來砍得少一些了,一年也要砍兩三萬立方米。”
森林砍伐一度讓天山北坡的生態環境惡化。上世紀90年代后,自治區為恢復生態,大幅度減少林木砍伐量。無樹可伐,讓以伐木為生的烏蘇林場陷入困境,一度成為全區特困企業。2000年,國家正式啟動新疆天然林保護工程,天山北坡谷地森林植被保護與恢復工程全面啟動,從此伐木工變成了護林人。
10年間,烏蘇林場累計完成森林撫育12萬畝、天山北坡谷地森林植被保護與恢復5.5萬畝,森林覆蓋率由天然林保護工程實施前的18%提高到目前的28.7%,生態環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林場變身景區
好山好水好風景自然引來了游客。新疆天山東部國有林管理局烏蘇分局乘著自治區大力發展旅游業的東風,開始向旅游業轉型。2008年,烏蘇分局全體員工以入股的形式,自籌467萬元用于當時的森林公園基礎設施建設。
2008年9月,烏蘇佛山國家森林公園被評為國家3A級景區,同年晉升為國家級森林公園。2015年,烏蘇佛山國家森林公園成功晉升國家4A級景區。2017年,烏蘇佛山國家森林公園與烏蘇市中醫院合作,推出自治區首家“森林康養驛站”,利用優越的森林生態環境,為一些亞健康或慢性病人群提供專業化的康養服務,獨具特色的旅游服務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
待甫僧生態園是烏蘇佛山國家森林公園核心景點。生態園售票處負責人陸剛介紹說,從春天到夏秋都是景區的高峰期,每天游客近2000人次。過去,來這里的游客多是烏蘇市周邊的。這兩年,內地的游客越來越多了,今年就來了不少四川、河南、重慶等地的游客,游客量一直持續增長。
好風景讓更多人受益
近5年來,烏蘇佛山國家森林公園每年平均接待游客12萬人次,旅游收入達1.2億元。綠色發展理念不僅保護了森林資源,也增加了員工收入。2000年,新疆天山東部國有林管理局烏蘇分局員工人均年收入僅7730元,2016年則達到5萬多元。
森林公園的發展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帶動了周邊農牧民增收致富。在森林公園周邊有70多家牧家樂。2017年,這些由當地農牧民經營的牧家樂純收入超過200萬元。現在,新疆天山東部國有林管理局烏蘇分局員工80%從事和旅游業相關的工作,許多員工子女也在森林公園就業。“95后”曹樂萌是“林三代”,爺爺是伐木工、爸爸干護林員,她是森林公園導游,最喜歡天天在山林間花叢中工作。
在烏蘇市全域旅游規劃中,烏蘇佛山國家森林公園被定位為精品景區。仝兆樹充滿信心地說:“自治區旅發大會提出要堅持綠色發展。我們將加大森林公園環境保護力度,打造集觀光、康養、休閑于一體的特色品牌景區,吸引更多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