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微信上訂購木材,在俄羅斯現場采伐,穿越幾千公里,跨越兩個國家,一根“洋木材”從參天大樹到進入工廠生產,整個過程僅用25天就順利完成。這樣的事情你敢想象嗎?可它就真實發生了。
森工林區全面停伐后,很多木材加工廠進入了原料短缺的“寒冬”,但是沾河林業局木材加工的買賣卻越做越大。
走進沾河林業局泰華牙簽廠,一根根粗壯整齊的白樺 摞成了小山,堆滿了大門口,運材車正在里里外外忙碌,一臺鋸材機“嗡嗡”幾下,就把又粗又圓的白樺截成幾段,送進加工車間。
這些堆積如山的木材從哪來?廠長劉雪冬笑著從廠里迎出來,說出了答案。
泰華牙簽廠是沾河林業局的老廠,建于2000年,2014年森工林區全面停伐后,原料成了大問題。沒有原料,訂單完不成,只好停產。可是全廠100多的老職工,干了十幾年,大家舍不得離開。劉雪冬望著2萬多平米的廠房,想著自己一手打拼起來的事業,心里只有一個辦法:如果不放棄,就只有自謀出路!
要想讓工廠繼續生存,首先要找到原料。他找到了在俄羅斯做生意的同學,開始了進口木材的初次嘗試。俄羅斯木材基地在遠東地區,劉雪冬親自去了一趟,挑選出一批優質木材,從海參崴進口到滿洲里、綏芬河口岸,再運輸到沾河林業局。就這樣,一車車“洋木材”開始為劉雪冬的工廠“輸血”,從最開始的購買幾百立方米到現在的一萬多立方米,包括落葉松、樟子松、白樺等多個品種,進口木材之路越走越寬,一個瀕臨停產的廠子被救活了!
因為有了進口木材,泰華牙簽廠在林業局木材停伐后沒有一天停產,職工也沒有一天停工。雖然算上運輸等費用,木材成本達到了1200元每米,比過去的成本高出100元,眼前看暫時利潤少了些,但是生產的鏈條穩固住了,長遠的市場也逐步培育起來。
目前泰華牙簽廠年生產牙簽2萬多箱,達300噸,棉球棒600噸,主要出口到日本、韓國、歐洲等國家,年銷售額1000多萬元,利潤30多萬。
現在,劉雪冬有兩個頭銜:滿洲里沾河進出口有限公司總經理、五大連池市泰華牙簽有限公司經理。林業局已經在滿洲里成立了進出口公司,從購買木材到進口、運輸、生產,實現了一條龍服務,整個過程像一張牢固而精密的大網,把木材生產的各個環節“一網打盡”。
老廠房、老工人因為“新木材”的到來,出現了新氣象。在泰華牙簽廠,隨便走進一個生產車間,工人工齡都在十年以上。他們慶幸的是:自己的工廠沒有一天停過產,工資沒有一天停發過。目前所有職工平均工資都在三千元左右。
建廠時就在這里的劉旭陽今年48歲,已經工作了16個年頭,現在在挑選車間負責檢驗工作。“林業局停伐時,附近比我們大的筷子廠都黃了,我也想過找出路,很擔心去處,沒想到生產一天也沒耽誤,現在很穩定,工資還陸續在漲,我們都放心了!”劉旭陽的一番笑語,說出了全廠職工的心里話。大家舍不得離開,今后更不用為工作而擔憂。
現在,泰華牙簽廠已經成為五大連池地區最大的木制品廠,這里一天生產出的牙簽達500萬根!因為一年四季訂單不斷,職工不但沒有因為停伐而減少,反而增加了十多人。
嘗到進口木材“甜頭”的,還有泰華牙簽廠的鄰居——永合木制品加工廠。見到廠長王海巖的時候,他正在用微信與俄羅斯訂購木材,“現在買木材都不用去俄羅斯,直接在微信上看圖片就夠了!”王海巖興致勃勃的給我們看起了他的手機,幾天前傳過來的圖片,樺木的材質、大小一目了然,在微信上直接下單,方便又快捷,王海巖已經喜歡上了這種合作方式。
今年,泰華牙簽廠的生產規模還將不斷擴大,隨著進口木材的名聲越來越大,周邊五大連池等地的木材商也來了,在滿足自己工廠需求的同時,劉雪冬開始向周邊地區供應木材。
永合木制品廠主要生產滑雪單板的半成品,去年從俄羅斯進口木材5000立方米,全年生產不斷。“從俄羅斯進口的木材,材質好,還解決了原料問題,一舉多得!”王海巖拿起一片單板制品,高興的說。現在,一根木材從王海巖在沾河下訂單,到俄羅斯現場采伐,再到木材進廠生產,一個周期僅用25天就可以順利完成。
雖然身處黑龍江北部地區,距綏芬河、滿洲里口岸較遠,但是沾河林業局瞅準機遇,率先邁出了第一步。目前,林業局正在全面推進滿洲里沾河進出口有限公司的建設工作,業務領域將拓展到俄羅斯,計劃在俄租場地儲存木材,開發新項目,建立木制品加工廠,將產業觸角伸向俄羅斯市場。
“那里還有更廣闊的空間!”劉雪冬對未來充滿了信心。最近,他正在抓緊學習俄語,準備大干一場。
沾河林業局在停伐寒潮中沒有坐以待斃,而是主動走出去,向國際市場進軍,不僅利用“洋木材”解了燃眉之急,更引來了財路,開拓了一片更廣闊的空間。
有長不揚就是短,有短補上則為長。將資源短板補齊,將產業優勢發揚,讓“老產業”煥發新生機,森工的林產工業即將迎來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