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驅車來到群山腳下、瀾滄江畔的勐臘縣關累鎮壩荷村委會關累村小組,入村道路兩旁蔥蔥蘢蘢的印度紫檀,華冠如傘;一棟棟新式傣樓的房前屋后和寨子辦公房、籃球場四周,到處都是生機盎然的印度紫檀、降香黃檀等珍貴樹木。該寨因此獲得了“珍貴林村”的美名。
“我們傣族人敬畏自然、愛護自然,黨委、政府號召發展珍貴用材林,家家戶戶都爭著種、搶著種。”村黨支部書記波依萬說。該村是有91戶農戶、439人的山區傣寨,以橡膠、糧食等種植業為主。2013年,被縣政府列為珍貴用材林種植示范點后,在縣林業部門免費提供苗木的支持下,全村當年種了近萬株印度紫檀、降香黃檀等珍貴用材林苗木,近兩年持續擴大種植,3年共種植了8.6萬多株200余畝。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委、州政府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堅定實施“生態立州”戰略。珍貴用材樹木具有生態功能強、經濟價值高、景觀效果好等特點,有助于保護森林生態系統,促進林業經濟轉型升級。2013年初,該州確立了建設全國重要的珍貴用材林基地的目標,把之作為建設全國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的重要舉措之一,編制了全州《2013—2020年珍貴用材林基地建設總體規劃》,制定了基地建設的目標責任考核獎懲辦法等政策措施。計劃從2013年至2020年,新植珍貴用材林100萬畝,選擇黃花梨、印度紫檀、鐵力木、黑黃檀等21個珍貴樹種為主推樹種。
該州珍貴用材林基地建設實行“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多元發展、誰造誰有”的政策,州級財政每年安排1000萬元資金,用“以獎代補”的方式,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扶持基地化、規模化種植。重點扶持建成了6個州級珍貴用材樹良種繁育基地,年繁育珍貴樹木苗木千余萬株。3年來,全州城鎮、農村、林區、景區、園區等形成了多體制、多元化持續建設珍貴用材林基地的局面。3年間,全州新種植珍貴用材樹種1410萬株,折合46.38萬畝,已成為全國種植珍貴用材林最大的地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