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記者從廣西自治區質監局獲悉,日前由廣西質監部門編制的全國首部紅木及深色名貴硬木制品材種無損鑒定地方標準順利通過專家審定。這意味著廣西已成功掌握紅木鑒定“話語權”。
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在行家看來,盡管紅木家具越來越深受消費者的喜愛,但大多數人對紅木的真偽卻難以鑒別。有些產品雖稱用紅木制作,但仔細檢查,就可發現被“做了手腳”,僅是把紅木切成薄片貼在其他木材的表面偽裝而已,并非真正的紅木家具。另外,真紅木色澤自然,木紋質樸,上漆后木紋仍然清新可見。假紅木制品上油漆后,一般顏色厚實,常有白色泛出,無紋理可尋。
專家認為,當前廣西紅木市場尚不規范,魚目混珠的現象時有發生,擾亂了市場秩序,社會各界都非常關注。由廣西潛心制定的紅木無損鑒定標準頒發實施后,將改變目前國家沒有相關標準規定木材材種無損鑒定方法的現狀。這是對傳統木材樹種鑒定方法的有效補充與完善,符合紅木及深色名貴硬木制品材種鑒定工作的實際需要,為提高紅木及深色名貴硬木制品材種的鑒定水平和促進紅木產業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吳家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