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芬蘭商務代表團專程到中國木材與木制品流通協會、中國木材保護工業協會秘書處交流訪問。中國木材與木制品流通協會會長、中國木材保護工業協會名譽會長劉能文先生會見了代表團成員農林部部長級顧問 REIMA SUTINEN、芬蘭鋸木協會會長Kai Merivuori一行,并就雙方加強合作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劉能文會長首先介紹了中國木材與木制品流通協會的基本情況,以及中國木材市場供需、進口現狀。他指出,目前中國木材年消費量大約5億立方米左右,2013年中國進口原木、鋸材量總計7950萬立方米,比2012年增長18.2%。其中,從俄羅斯、新西蘭、加拿大、美國四國進口木材占總量的75%。近幾年中國木材進口呈現兩個特點,一是原木進口量逐年減少,鋸材進口量增加;二是闊葉材進口逐年減少,針葉材進口增加。2013年從芬蘭進口木材約40萬立方米,同比增長156%,但仍不足全國鋸材進口量的2%,潛力十分巨大。為了更好的推進中芬木材貿易,雙方協會之間應加強合作與交流,讓中國企業更好的了解芬蘭木材的性能,提高對芬蘭木材的認知度。
中國木材保護工業協會黨文杰秘書長也介紹了協會的基本情況及產品市場需求,協會會員中65%來自于防腐木材生產企業,15%來自于木結構工程施工企業,10%為熱處理木材及改性企業,10%為木漆及木材貿易商等。2000年左右“芬蘭木”進入中國市場,隨后芬蘭木材熱處理技術也讓炭化木在中國市場上大量應用,芬蘭對中國戶外用木材市場貢獻非常大。近幾年,防腐木材產量逐年上升,但質量也在不斷縮水。但現在行業和企業已經非常重視產品質量的提升,部分企業重新用“芬蘭木”來開發高端消費市場,這將有力推動中國對北歐木材需求。
Kai Merivuori介紹說,芬蘭木材工業占工業的比重非常大,芬蘭80%左右的住宅是木結構。近十年,芬蘭鋸木出口每年都在增加,已從2002年不足150萬立方米增長到2013年的1600萬立方米,出口中國鋸木數量已經排在出第五位。并且芬蘭每年新增木材蓄積量1億立方米,隨著北美經濟的復蘇,未來芬蘭鋸木出口將比北美木材出口更具有可持續性,未來中國將成為芬蘭鋸木出口的重要市場。
中國木材與木制品流通協會名譽會長朱光前在談到芬蘭木材市場開拓時講到,隨著我國天然林木材限閥第二期啟動,黑龍江已經停止木材商業采伐,優質木材將大量減少。同時,木結構建筑在中國發展很快,希望芬蘭能夠將更好的木結構技術推廣到中國,開發高端的木結構及家具市場將更有助于芬蘭木材的推廣和應用。
中國木材與木制品流通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陶以明參加了會議,國際部主任高雅負責會議的翻譯。芬蘭林業發展中心工程經理LIISA KÄÄR,POLKKY公司出口部經理Aki Aikio先生,METSA公司亞太銷售副總裁Matti Pajula先生、亞太銷售總監Virva Juhola以及芬蘭使館周源也參加了此次交流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