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紅木家具木材市場頗不平靜,紅木家具三大用材之一的大紅酸枝被列入國際動植物保護公約,被限制出口。4月份以來,個別地區的木材市場一度處于缺貨狀態,大紅酸枝價格進入上漲通道,不少紅木門等家具產品的價格水漲船高。
紅木原料價格扶搖直上
近幾年,黃花梨、紫檀、紅酸枝這三大傳統家具名木資源迅速減少,材料價格扶搖直上。
專做大紅酸枝邊貿的李老板剛從老撾回來,他發現大紅酸枝。
在東南亞越來越難找了,價格也是一天一個價。每年6、7月份本來是紅木銷售淡季,去年卻出現搶購。往年紅木價格一般每年上漲30%到50%,而2013年,大紅酸枝的價格已經翻倍。
目前大紅酸枝的小料、次料每噸價格在5萬-7萬元左右,中料每噸價格8萬-15萬元,直徑20厘米的好料每噸價格在20萬-30萬元,直徑在20厘米至30厘米的上等好料每噸價格在40萬-60萬元之間,還有些板料按其寬厚論塊賣,折合下來每噸一百萬元。
人工費大增增加產品成本
江門是中國古典紅木家具基地,2000多家企業分布在新會、臺山等地,形成了新會仁義古典紅木一條街,大澤、小澤紅木家具長廊等。全國各地的商場店鋪里,都有從那里產出的紅木家具。
今年春節后,江門古典紅木家具業出現了“用工荒”,規模小的或新辦的企業面臨著嚴峻的招工壓力,一些紅木家具小作坊企業甚至連一個技工都招不到。
60多歲的老張在新會經營兩間紅木家具廠,主要以非洲黃花梨、緬甸花梨用材為主,制作各式的仿古家具。
老張本來有10多名技工,春節后計劃擴大生產,要再招10多名技工,“誰知春節一過,已經有一半技工表示不再來上班了,原因是有企業出高價挖走了他們。”
為此,老張開出了每月8000元的工資,“有幾批技工來工廠看過,但沒有一人肯留下來。”原來,技工們到老張的工廠看過后,都認為老張工廠原材料較少,沒有實力,所以都不愿留下來。
另一位紅木家具廠老板阿波也有同樣的遭遇。
阿波正月初六就從老家回到新會招木工。幾天下來,有七八個木工有意向過來,但是這些木工幾乎異口同聲,要求每月工資7500元!這足足比去年高出兩成,“這等于增加了產品的成本,今年如果紅木家具不景氣,企業經營就更困難了”。
///
投資投機炒高紅木價格
某拍賣古董珍玩部經理徐東說,此輪紅木漲價,因原材料的稀缺而產生的國際貿易受管制只是一方面的原因,歸根結底還是紅木自身的價值所在。由于過去過度開采,當下紅木的稀缺性受到人們重視。
以海南黃花梨為例,成材要兩三百年,而現在該原材幾乎絕跡了,物以稀為貴是普遍的市場規律。
消費觀念轉變也是紅木家具受熱捧的原因之一。近年收藏投資風氣盛行,消費者在選購家具時不僅考慮實用性,還有收藏性。
此外,資金炒作也是紅木價格出現大漲的重要原因。去年2月直徑在30-60厘米之間的緬甸花梨木原木價格為15200元/噸,去年11月份最高時達到35000元/噸,到去年12月份跌到了30000元/噸左右,到今年2月已經跌至22000元/噸。一位紅木商透露,在緬甸花梨價格
上漲最猛烈的那段時間,市場上在流轉的貨源中只有兩成會到正常的買家或者企業手里,剩下的基本不會進入生產領域。
價格上漲催生弄虛作假
一方面讓紅木家具企業享受到因為材料上漲帶來利潤增長、身價倍增的喜悅,另一方面行業又因為材料的價格上漲而快速洗牌,越來越多的企業從名貴木材生產制作中被迫出局,轉向價格相對低廉的木材加工制作。
有商家介紹,原材是大料的家具價格偏高,小料拼接的價格較低,做工好壞也有直接影響。現在市面上有人出售非洲酸枝等一些所謂的“紅木”,這些木料雖具備紅木的某些屬性,但并不在國家劃定的五屬八類33種范圍以內,更有甚者通過上漆等手段出售假紅木,欺騙消費者。
規范紅木市場
需要更具體的標準
作為木門產品中的奢侈品,紅木門產品價格動輒數萬甚至數十萬元,怎樣確保自己買到真正的紅木是消費者極為關心的問題。
今年2月1日,紅木“新國標”《紅木家具通用技術條件》正式實施,根據規定,紅木門等紅木家具必須標配“一書一卡一證”方可進行銷售。然而,“新國標”落實情況并不理想,商家少有能當場出示家具“身份證”的,部分商品標簽分類一欄只標示“紅木”二字,信息模糊。
徐東說,“新國標”符合紅木市場規范化的趨勢,但客觀上,由于紅木各樹種屬性相似,難以進行具體量化,鑒定起來很復雜,因此現階段“新國標”落實難度比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