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電記者從7日在廣東中山市召開的“2014年中國林產工業協會紅木分會理事大會暨國家標準《紅木》修訂起草小組第三次工作會議”上獲悉,日前,對已執行了14年的《紅木》國標啟動了修訂工作,今年年底此項新國標有望出臺。
據了解,2000年8月1日起實施的《紅木》國家標準(GB/T18107-2000),由國家林業局提出,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木材工業研究所起草。該標準規定了紅木樹種名稱及其木材的類別和特征,適用于現時紅木家具及其他紅木制品用材的經營貿易、檢驗及鑒定。
該標準規定,紫檀屬、黃檀屬、柿屬、崖豆屬及鐵刀木屬樹種的心材,其密度、結構和材色符合本標準規定的必備條件的木材。此外,上述5屬中本標準未列入的其他樹種的心材,其密度、結構和材色符合本標準的也可稱為紅木。但在去年6月12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生效后,巴西黑黃檀、檀香紫檀、交趾黃檀、微凹黃檀、中美洲黃檀、伯利茲黃檀、盧氏黑黃檀等樹種的木材被列入國際貿易中禁止或限制商業貿易的木種。
這一規定,給原本就缺乏木材原料來源的我國紅木家具產業帶來了新限制。紅木原材出產國的壓力、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都為我國紅木家具產業的發展之路帶來許多障礙。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殷亞方表示,現時紅木制品用材料樹種名稱混亂,擾亂了市場秩序,為規范市場和保證產品質量,確有必要重新制定紅木國家標準。相關企業要搶占先機,新思路應成為2014年中國紅木家具產業發展的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