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木家具不見得是“全實木”的,皮沙發不等于“全皮”的,僅僅是一字之差,家具的材料就出現了很大不同,價格也相差甚遠。其實家具產品標識內容籠統不清的問題一直存在。那么,目前家具銷售過程中是否明示了材質的詳細信息?家具銷售合同中是否附有材料清單?家具是否擁有明晰的“身份證”?本周,北京晨報記者來到各大家具賣場進行了調查。
板式和實木家具列材料有區別
對于板式家具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要清楚其板材的來源和環保是否達標。綠之島家具董事長林高寶表示,消費者在選購板材家具時要注意板材的品牌、供貨渠道和是否達到E1級標準和十環認證。
實木家具的銷售,材料清單則更需詳盡。通過走訪紅星美凱龍、集美家居等賣場后北京晨報記者發現,如今比較成熟的實木家具品牌,在銷售合同中基本都會向消費者提供較明確的材質。比如,百強家具每賣出一件家具就會附上一張材料清單,細致到一把鎖、一塊抽屜底板所用的材料是什么都寫得清楚明白,這在眾多家具銷售中還是獨一份。“工商局早已提出必須在價簽上明示實木家具的材質,而消費者購買了百強家具,我們還會在合同單上蓋章,以確保其材質的真實性。”百強家具總經理何弘毅說道。
進口家具也需要“身份證”
進口家具價格不菲,消費者對于其材料來源更多了一份擔心。北京晨報記者走訪了京城幾個高檔家居賣場,發現各品牌在所有家具旁邊的標牌上都清楚寫明了該家具的產地、主要材質、價格等信息,進口產品也不例外。居然之家國際業務部(家之尊)副經理時鐘昶表示,目前進口家具雖然沒有購家具附材料清單,但價簽上都會標明材質和產地,合同上也會標明。甚至很多品牌的導購在介紹產品時會確切到哪部分是進口材料、哪部分是國產材料。“賣場也會主動為消費者把關,因為家具的材料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材料的明確更是對其品質的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