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訂的《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又稱CITES公約,以下簡稱《公約》)6月12日生效。根據我國國家標準GB18107-2000《紅木》,被列入CITES公約的紅木樹種數量有7種。其中,除了巴西黑黃檀、中美洲黃檀、伯利茲黃檀制品在國內市場比較少見外,檀香紫檀、交趾黃檀、盧氏黑黃檀和微凹黃檀都是常見的紅木制品原料。這意味著,新《公約》將對國內家具市場產生直接而廣泛的影響。
如今,《公約》生效即將滿兩個月,記者走訪島城紅木及紅木家具市場了解到,最近兩個月,珍稀紅木的原料價格較去年同期已經上漲了一倍有余。迫于成本壓力,青島多家紅木家具經銷商已將自己的家具銷售價上調了30%到50%不等。不過,一些承壓能力較強的高端品牌紅木家具商依舊在觀望市場,如果紅木價格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繼續上漲,他們也將被迫提價。
珍貴紅木原料遭瘋搶
“從四五月份這個消息被廣為傳播的時候,就基本可以確定紅木價格將會有一個較大幅度的上漲了。”說起6月12日生效的新修訂的《公約》,青島本土高端紅木品牌“大易紅坊”總經理李波告訴記者。記者了解到,不光“大易紅坊”,青島所有的紅木家具廠商和經銷商都一直在密切關注這一消息。“其實紅木價格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就一直在漲,不過漲速十分緩慢。但是從今年五月份開始到現在的幾個月,好多紅木原料價格一漲再漲,和去年同期相比,現在像交趾紫檀等一些原木的價格已經翻了一倍還多。”李波說,舉個最近的例子,近幾天有一車原料過來,馬上就遭到了幾十家廠商的“瘋搶”。
江蘇企業名佳紅木家具青島專賣店總經理陳浩也向記者證實,新《公約》的生效,確實對紅木市場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他介紹說,除了巴西黑黃檀、中美洲黃檀、伯利茲黃檀制品在國內市場比較少見外,檀香紫檀(俗稱小葉紫檀)、交趾黃檀(俗稱老撾大紅酸枝)、盧氏黑黃檀(俗稱大葉紫檀)和微凹黃檀則都是常見的紅木制品原料。其中,檀香紫檀、交趾黃檀、中美洲黃檀、微凹黃檀、伯利茲黃檀還由附錄Ⅲ升列至附錄Ⅱ。這就意味著這些紅木市場上較為熱門的紅木被“限制交易”了,原料本身就少,限制交易后變得更少,價格肯定會大幅上漲。“大料寬料漲得更厲害,比如一根一米直徑、四米高的交趾紫檀,去年可能160萬元能買到,現在翻一番恐怕都買不到了。”劉波說,業內所說的“紅木”指的都是木料的“芯材”,這就意味著這些木材需要很長的生長周期。像交趾黃檀生長五百年以上“的才能做家具,檀香紫檀更是需要千年以上才能成材。因此,這些珍貴木材在一段時期內是不可被復制的,采伐的越多剩的就越少,價值也會越來越高。”他告訴記者,中國唯一一種珍貴紅木海南黃花梨近幾年逐漸退出市場,“2000萬元一噸都找不到貨”,已經處于“有價無市”的狀態。你想想“80年的樹,它的芯材只能拿來做筷子,都砍完了還去哪找樹?”劉波表示。
多數商家“扛不住”
“漲得太厲害了,原料漲價直接影響到家具生產廠家,出廠價提高,我們這些下游的經銷商根本扛不住。”說起紅木原料漲價對家具市場帶來的影響,陳浩不避諱地告訴記者,包括他在內的很多青島紅木家具經銷商已經上調了自己的產品價格。“幾個月前我一套家具賣兩萬元可能還有一定的利潤,但現在,光出廠價就要達到一萬八九千元,算上運費,真的是一點利潤都沒有了。”
(責任編輯:黃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