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十幾年前,每斤只有兩三元,到2012年最好的原料賣到兩三萬元,紅木投資演繹了一則驚人的財富神話。隨著原材料日益稀缺,業內專家指出,精品紅木的升值空間仍然值得期待。
高端貨一木難求
“以前海南黃花梨(紅木中的一種)都是論噸賣,現在則要論斤稱。十年漲萬倍是個極端的例子,但是普遍漲千倍肯定是有的。”海南國盛古典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名光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今年的紅木家具市場雖然比2012年的最高峰期有所回落,但是一些精品紅木調整的幅度很有限。
近幾年火爆的紅木市場讓早期從業的商家與家具購買者,均獲得了巨額收益。吳名光曾做食品行業,2007年才開始銷售海南黃花梨,正是從這一年起“海黃”價格拉開了暴漲的大幕。他坦言,自己的財富積累速度超過之前做食品同行的十倍。“做紅木交易這行的人有個習慣:真正好的東西都舍不得出手,雖然短期內可以實現不菲的收益,但是在這個市場上很可能再也找不回這么好的東西。”
近日,全球紅木家具市場因為一紙新規再掀波瀾——作為紅木家具主要原木材的大紅酸枝等5種木材,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從6月12日起,需要許可證方能從原產國出口進行國際貿易。隨著原產國將紅木出口之門越關越小,而國內種植的紅木至少需要上百年才能成材,吳名光相信,原料的枯竭勢必導致高端紅木價格保持堅挺。
紅木投資門道多
面對紅木的驚人漲勢,很多投資者禁不住躍躍欲試。如何才能在投資紅木方面少走彎路呢?
蔣學順是“首屆當代中國紅木家具精品拍賣會”負責人,他已經為本周末舉行的這場拍賣會征集到200多件高端紅木制品。蔣學順指著一對估價為600萬元、名師制作的黃花梨大柜對記者說,“投資紅木家具要選擇大師作品。在這一行業,被公認為大師的僅有二十多人。”
近兩年,隨著價格飆升,一些古怪的市場現象讓有意投資紅木者有點霧里看花,難辨方向:一些中低端紅木家具和造假行為把紅木家具市場攪成迷局。蔣學順說,通過拍賣會,首先家具的質量可以得到保障。同時,起拍價都會低于市場價格,投資者也許會有“撿漏兒”的機會。
近年來,藝術品市場與金融對接已不是新聞。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研究員鄒平座說,在國外以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對藝術的贊助、收藏、經營傳統由來已久。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購買具有增長潛力的藝術品,作為銀行自己的投資或收藏;二是將藝術品交易納入到其私人銀行業務和財富管理計劃之中,作為代客理財業務。
而現在國內銀行服務高端客戶的領域已經延伸到紅木投資領域。蔣學順表示,他們已經找到一兩家銀行愿意為紅木家具的競拍者提供貸款服務
(責任編輯:黃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