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李鵬 遲誠報道 為進一步完善紅木國家標準、維護紅木市場秩序、規范紅木市場發展,《紅木》國家標準修訂啟動會6月18日在北京召開。行業相關專家、學者和紅木產業界企業代表參加了啟動會,并就《紅木》國家標準的修訂工作展開探討交流,相關專家還提出了具體建議。此次修訂工作將主要針對現行《紅木》國家標準中紅木涵蓋樹種及紅木判定方法進行完善。
紅木家具
隨著我國紅木產業不斷發展,紅木再次成為國際與國內社會廣泛關注的焦點。相關負責人稱,在《紅木》國家標準得到有效宣傳貫徹和實施、社會各界廣泛認同的背景下,《紅木》國家標準對規范紅木市場、促進國內紅木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鑒于《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公約)向木材物種迅速延伸、紅木鑒別技術復雜專業、市場監管和消費者維權困難等問題,在市場的迫切需求下,《紅木》國家標準需要得到進一步修訂完善。
會上,相關負責人就《紅木》國家標準的修訂背景和計劃進行了介紹,并提出了主要的修訂建議,一是確定紅木樹種范圍,在尊重《紅木》國家標準中確定紅木樹種范圍的科學依據前提下,對學術界等提出的新的研究結果和證據進行充分討論和分析,進一步明確紅木的樹種范圍,提高紅木樹種范圍確定的科學性。二是針對紅木隸屬類別的依據和測定方法,吸收新的技術成果,進一步完善紅木判定方法的科學性和實際可操作性。三是應補充受CITES公約管制的紅木樹種的貿易管制等方面的重要信息。四是補充部分紅木樹種的顯微結構圖。五是應修訂現行《紅木》國家標準中存在的少量編輯錯誤。
來自浙江省東陽市和廣東省中山市大涌鎮的紅木行業相關代表介紹了《紅木》國家標準在當地的具體實施情況,并指出當前紅木行業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包括木雕文化和紅木產業的融合性不高,誠信意識、品牌意識不足,創新意識不強,新產品的開發環節薄弱,行業運行不夠規范等。相關代表還就這種情況對《紅木》國家標準的修訂工作提出了具體建議,認為現行標準實施力度不能適應行業發展的需求,還需加強木材流通環節的監管。
據了解,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木材工業研究所將承擔此次修訂工作,來自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質檢機構、相關協會組織、紅木產業界優秀企業等多方代表將參與《紅木》國家標準的修訂工作。會上確定了修訂工作的工作思路,一是尊重《紅木》國家標準制訂的基本原則。二是按照《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和國內相關法律法規,完善紅木貿易與管理信息。三是吸收最新科技成果,研究解決技術問題。四是總結與分析標準實施以來的經驗及問題。五是廣泛聽取社會各界和各方面意見。
(責任編輯:黃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