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木材網轉 增值保值,是這個時代永恒的話題。紅木家具,作為具有時代和民族特色的代表,飽含了中國五千多年的文化。近幾年,紅木家具也成為人們投資的熱點。
紅木工藝品
一直以來,紅木從未遠離人們的視線,材質優良但價格并不太昂貴的紅木工藝品一直頗受消費市場歡迎,近幾年更是掀起了一股熱潮。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發現,許多高端消費人群或有品位的紳士都喜歡在自己家里或車上擺放一些紅木制品。此外,現在的人們在選擇商務禮品時,也更注重禮品的獨特性及文化內涵,而紅木工藝品不僅種類多且款式新穎、檔次較高、又具有歷史文化內涵,符合人們對商務禮品的高要求。因此,紅木工藝品當然廣受商務人士的熱捧。
但在紅木工藝品熱銷的時候,一些問題也開始逐漸凸顯出來。如2013年年初,北京市工商局對北京市場上銷售的工藝品材質進行質量監測時發現,市場上有部分紅木制品實測樹種名稱存在問題,與商品的實際材質明顯不符。而在前段時間,媒體對紅木工藝品的市場前景、保值升值等相關報道也引起了人們對紅木工藝品的關注。此外,筆者還在網絡上看到報道紅木工藝品存在質量問題等的相關新聞,這讓筆者回想到某些地區的紅木工藝品市場亂象。在去年年底,筆者走訪某紅木家具生產基地時,發現了很多批發紅木工藝品的商店,但是其紅木工藝品都或多或少存在瑕疵,做工相對粗糙,特別是手鏈,其珠子出現了開裂、缺口等現象。
近些年,緬甸、泰國等國家限制出口原木,國內市場的紅木價格大幅上漲,以紅木為原材料的家具、工藝品價格也一路走高。紅木工藝品屬小件物品,與紅木家具相比,所用原材料更少、成本更低,于是隨著其在市場上一路走俏,商家在價格上嘗到甜頭。
然而,紅木工藝品與紅木家具在用材上存在很大的差異。目前市場上銷售的紅木工藝品多由紅木家具余材制作。一般情況下,紅木原材價格確實較高,一噸大紅酸枝原材就高達十余萬元,但通過收購大紅酸枝制作紅木家具后的余材作為工藝品的生產原料,價格要比購買原材料少很多,商家有利可圖,價格存在較大的水分,且市場銷售價格與質量難成正比。據《國家紅木標準》規定,紅木家具必須由紅木的心材制造,而不是邊材,紅木工藝品的要求也如此。但目前市場上仍有一些商家用紅木邊材來制作工藝品,并通過染色來欺騙消費者。此外,以低價木材冒充高價木材的造假手法在紅木工藝品上也時有發生,紅木工藝品本身較小(比如手鏈),木材紋理不太容易辨識,這也使消費者很難辨別紅木工藝品的真假。
即便紅木工藝品市場還存在諸多問題,但其行情卻“漲”聲不斷,越來越多的市民開始收藏高端工藝品,甚至作為一種投資。據業內人士預測,紅木工藝品具有很大的市場發展前景,它將和藝術品一樣,成為許多人的投資選擇之一。在此,筆者提醒消費者在購藏紅木工藝品時,一定要認準產品的型、材、藝、韻,認準質量和藝術水平。同時,如果將紅木工藝品當作投資的話,則需多方面多角度了解紅木工藝品的市場行情和發展趨勢。(來源:第十五期《品牌紅木》雜志 林曉丹文)
(責任編輯:黃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