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木材網 海南黃花梨被稱之為“木中之后”,不僅質地細膩,光澤光滑,且獨具特色的美麗“鬼臉兒”也成為人們喜愛的一個原因。鬼臉是樹木在生長過程中被細菌侵入而形成的。其實許多植物都有所謂的鬼臉,而獨黃花梨的鬼臉格外的吸引人,被明代文人詩化,稱其為“可愛的鬼臉兒”。至今鬼臉成為鑒別海南黃花梨的一個標志。那么海南黃花梨的可愛鬼臉兒究竟是怎樣形成的?
據紅木專家表示,海南黃花梨鬼臉的形成和當地的環境有很大的關系,這也是為何其他地方的樹木有鬼臉但并沒有海南黃花梨的鬼臉漂亮的一個原因,獨特的地域環境是在其他地方無法復制的。據專家介紹,海南黃花梨多生長在海邊,而海邊又經常有海風,因此海南黃花梨經常被折斷。每年海南島的8~10月份,多為臺風密集發生期,風向多變而急驟,而黃花梨樹在幼齡階段根本不具備與之相抗衡的能力。加之雨季又是黃花梨木快速生長的良好季節,故在風雨飄搖的環境中生長的黃花梨木其主干經常會扭曲、變形,從而也就導致分枝較低或多叉現象發生。花梨樹之主干隨臺風和暴雨的打擊往往會向下彎折,有時甚至會匍匐至地。如果從彎折處長成子芽變成第二主干,那么以前的主干變成枝椏后,往往又會形成自然的分叉。這時,陽光、水分和營養往往會集中于主干。同一過程每遇疾風暴雨就會反復多次。這種現象差不多要維持10年左右,直到主干有能力經受住臺風暴雨的襲擾為止。
一般來說,主干胸徑在10cm左右時才會不再出現被折斷,從而不再有發叉現象發生。故一棵成材的黃花梨樹其主干往往不一定是幼齡階段的主干,主干與旁枝交替生長,互為主仆。這種現象對于黃花梨木的紋理自然會產生明顯的影響,以至于出現如斜紋、扭曲紋、鬼臉或蛇形水波紋等。比如,海南島的昌江地區,其密林中或避風處所生長的黃花梨木,往往干形直、花紋順直而變化較少,而稀疏林中或當風坡地之黃花梨木,花紋變化較大且豐富多彩,十分迷人。
原來黃花梨鬼臉的形成竟是這么的復雜,獨特的地域生長環境使得海南黃花梨從幼苗時期就開始經歷風風雨雨,多災多難,本來是一身的癤疤,然而卻被文人詩化,自成一種別樣的魅力,這和明代文化的審美有很大的關系,古代文人將美分為四個層次,從低到高依次為艷俗、含蓄、矯情、病態,病態美是最高層次的美,正如海南黃花梨的鬼臉,本來是一種不正常的病態,而卻成為文人士大夫爭相推崇的對象。至今仍舊被傳承下來。
(責任編輯:黃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