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非洲的剛果盆地(Congo Basin)擁有整個非洲大陸最大的熱帶雨林,并且是一個主要的碳匯(carbon sink)。這個面積有2億公頃的土地是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分布在6個國家,同時也是6 000萬當地人口的食物、能源和工作的依靠。剛果盆地內繁茂的植物生態系統支撐了超過10 000種熱帶植物,以及包括低地大猩猩(lowland gorillas)在內的一些極度瀕危物種。
盡管剛果盆地在區域經濟中發揮著核心作用,但對于試圖就生態系統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做出知情決定的政府、捐助者和執行伙伴而言,獲取區域級別的數據(regional-level data)仍然很困難。
為應對這一挑戰而成立的中部非洲森林觀察站(Observatory of Central African Forests,OFAC)現已成立十多年,現在已經啟動了一個分析門戶網站(an analysis portal),該門戶網站跟蹤政策和趨勢(keeps track of policies and trends),以研究其對區域、國家和地方各級森林生態系統的影響。數字平臺的目的是提供一個單一入口,研究人員和決策者可以通過入口獲取有關主題的信息并追蹤新趨勢。
政府間國際組織(Inter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IGOs)中部非洲森林委員會(Central African Forest Commission,COMIFAC)常務秘書雷蒙德·恩東巴·恩戈耶(Raymond Ndomba Ngoye)在全球風景論壇生物多樣性網絡發布會(he launch at the Global Landscapes Forum Biodiversity Digital Conference)上說:“我們強烈鼓勵行政和技術專家充分利用平臺上的高質量數據。新工具有望為中部非洲森林委員會(COMIFAC)的10個成員國之間的區域合作和部門政策的協調做出重要貢獻。”
“這些數據對于經濟的良性發展同樣很重要,特別是在中部非洲國家依賴自然資源的保護區域,這些數據的產生十分關鍵,” 中部非洲經濟共同體環境、自然資源,農業與農村發展委員會(the Environment, Natural Resources,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 at the Economic Community Central African States,CEEAC)專員奧諾雷·塔布納(Honoré Tabuna)講到。
該門戶網站主要由歐盟資助,提供關鍵數據,這些包括原木材的砍伐、認證、出口、加工轉化和貿易量,以及保護存留政策以及森林和生物多樣性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平臺目前側重于區域、國家和地方各級的森林管理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包括保護區和森林特許權。它還提供了大量的交互式地圖(interactive maps)、衛星圖像(satellite imagery)、可視化效果和過濾器(visualizations and filters),用以幫助用戶導航和數據解析。“我們正在努力納入對法律框架和氣候變化的分析,以盡快提供景觀方面的數據(provide data at the landscape level),”中部非洲森林觀察站(OFAC)技術助理昆汀·榮格(Quentin Jungers)講到。
它包括一個有關該地區650多項環境與發展計劃的數據庫,價值60億歐元(70億美元),代表80個捐助者和324個執行機構。它還包括一個包含1200個科學、技術和政策文件的多媒體圖書館。大多數數據是開源的(Most of thedata are open source)。
申請(IMMEDIATE APPLICATIONS)
“新門戶滿足了用戶的各種需求:審查管理計劃;分析跨境問題;基準線對照;評估政策并監控管理策略的有效性,”中部非洲森林觀察站(OFAC)數據管理分析師唐納德·德約西(Donald Djossi)說到。目標用戶中包括了正在對該地區進行主要評估的研究人員。
中部非洲森林觀察站(OFAC)支持的中部非洲森林監測完善項目(Renforcement et institutionnalisation de l'Observatoire des forêts d'Afrique centrale,RIOFAC)協調員佛羅倫斯·帕拉(Florence Palla)說:“我們即將發布的報告《中部非洲保護區狀況》(State of Protected Areas in Central Africa)將極大地受益于新平臺上的數據和分析。”這名專家強調了數據對于實施2020年后生物多樣性框架(post-2020 Biodiversity Framework)的重要性。2020年后的全球路線圖將在2021年在中國昆明(Kunming,China)舉行的第15屆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CBD COP15)上確定。
國際林業研究中心(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Forestry Research,CIFOR)的高級科學家兼聯絡負責人理查德·埃巴阿·埃特伊(Richard Eba'a Atyi)同意準確數據的重要性,并指出他本人亦將受益于新門戶網站的出臺,以制作即將到來的報告《中部非洲保護區狀況》(State of Protected Areas in Central Africa,2021年發布)。該出版物將探討諸如林業種植(forestry plantations)、減少發展中國家毀林和森林退化所致排放量加上森林可持續管理以及保護和加強森林碳儲量(Reducing Emissions from Deforestation and forest Degradation,REDD +)、零毀林承諾(zero deforestation commitments)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progress toward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等問題。
唐納德·德約西(Donald Djossi)認為,在森林管理方面創建和維護數據門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說:“我們必須與各國進行徹底跟進,以確保以合適的方式收集了數據并相信這些是可靠的。”——這暗示了在訪問某些數據方面的挑戰。
對于歐洲委員會國際合作與發展總局生物多樣性小組負責人(biodiversity team leader at the European Commission’s Directorate-General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菲利普·梅約克斯(Philippe Mayaux)而言,這樣做是值得的:“在政治和技術層面的優選裁決需要優質信息,而在過去,我們并不總是擁有這種信息。中部非洲森林觀察站(OFAC)提供的數據對于掌控和制定林業、氣候和生物多樣性方面的政策至關重要。”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