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廊坊訊(記者 祝雪娟 通訊員 甄彥芳)“不宣而至的疫情,拉遠了我們見面的時間。想!很想你們回家?!苯眨环庥晌陌部h林業產業協會發出的《致湖北家人的一封信》在文安縣人造板產業集群的微信群里收獲滿滿的感動,情真意切的每句話都傳遞著一個信息:對湖北家人留崗留薪。
文安縣是全國四大人造板產業集群之一,在北方乃至全國都有很強的影響力,尤其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后,人造板產業迅速崛起成為文安縣的第一大產業,文安縣被賦予“中國板材之鄉”的美譽。湖北籍員工甚至企業主在人造板產業起步之初,就和文安建立了不可分割的關系。特別是位于產業鏈前端的扒皮環節,僅湖北鄖西縣就有一萬余人長期在文安縣左各莊、大柳河、灘里三鎮從事著生產經營活動。而在整個人造板產業中,湖北籍員工也占據著整個產業鏈百分之三十以上的人員。
隨著疫情趨于平穩,2月中下旬開始,文安縣人造板企業相繼復工。為了盡快打通企業生產經營各個環節,文安縣多措并舉,定制了“十二項措施”幫助中小企業共渡難關,通過政策支持、技術扶持,持續精準防控、有序復工。
針對人造板產業大量湖北籍員工不能及時返崗的特殊情況,文安縣政府深挖本地農村未就業人員,積極協助企業招聘本地員工,人造板企業陸續順利復工。然而,文安縣人造板產業與湖北籍員工親如一家的情誼并沒有改變。
為了保持與湖北籍員工的聯系,今年快五十歲的文安林業產業協會會長張文軍開通了抖音,每天通過直播與春節回鄉的湖北員工探討復工復產問題,轉達文安縣委縣政府助推企業發展的好舉措、好辦法。
“希望張總能早點接湖北人過去上班,今年好多湖北健康的老鄉出去打工太難了。”3月初 ,抖音上的一條留言像針一樣扎進張文軍心里。雖然政府促進湖北員工反崗的措施進展順利,但是怎樣才能解決眼下大家迫切想要工作的忐忑不安?
張文軍抓緊與協會骨干商議,所有企業主再次表示:為湖北員工留崗、留薪,只要大家有回來繼續工作的意愿,原單位保證保留崗位,工資待遇一切不變!
如果說民間自發組織的交流活動是兩地情感交流的“定心丸”,那么政府層面的接觸便是促進湖北員工盡快返崗的“硬手段”。
2月下旬各企業陸續復工后,文安縣隨即成立了由縣政府主管副縣長牽頭,人社、工信、衛健以及左柳灘區域為成員的工作專班,專題研究湖北人員返崗問題。通過多次對接湖北鄖西縣政府,協商具體返工辦法,保障持綠碼和健康卡的人員可以盡快返崗。
3月19日,通過文安縣政府“點對點”包車服務,第一批搭載著580名湖北鄖西縣員工的大巴車駛入文安縣左各莊鎮,通過核酸檢測后,這些工人將回歸原工作企業,投入到正常生產生活中。其余人員在通過核查登記后,也將有序返回文安縣工作崗位。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