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木材價格指數(CTI)綜合指數顯示,紅木家具行業雖在國慶節假日氣氛濃厚,但下游市場交投氛圍偏冷,廠家補倉意愿不高。上海福人市場大紅酸枝、大果紫檀、巴里黃檀成交價收于113200元/噸、16114元/噸、26014元/噸,廣東魚珠市場大紅酸枝、奧氏黃檀成交價報收152000元/噸、25928元/噸,與前期變化不大。
專業人士指出,下游市場需求疲軟屬意料當中,“金九銀十”旺季不旺似乎是全行業的寫照。不過,據微信朋友圈爆料,9月一位山西煤礦老板跑到福建一口氣買了6億的黃花梨、小葉紫檀以及大紅酸枝的大料、特大料及部分家具,這件事被指“撬動了仙游紅木市場”,還導致幾種木材和家具價格暴漲。
一次性購入幾億元紅木,顯然不全是自用,還有收藏投資的目的。有紅木家具企業表示,土豪來“掃貨”對行業有積極的一面,更多人感受到紅木具備的實用、投資屬性,幾億資金流入也救活了一些企業。
市場上的這番冷熱對比無疑刺激著行業各方人士。不過冷靜下來分析,資金注入帶動市場價格變化是正常現象,加上上述三種木材基本是買少見少,確實有一定升值潛力。但是,無論是紅木家具企業還是資金方都應該看到,市場上還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尤其是紅木家具企業,在木材儲備方面還應該以規避風險為主,不要想著去“炒木頭”或是借機炒作,導致市場價格失控。畢竟大起大落、家具不及木頭貴的滋味行業已經體會過,穩中取勝才能繼續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