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發現,被紅木行業視為“圭臬”的紅木標準已更新,修訂后的標準GB/T18107-2017《紅木》將代替原標準《紅木》(標準號為GB/T18107-2000),并將于今年7月1日開始執行實施。
根據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官方網站公布的標準內容,原來屬于紅木的“五屬八類三十三種”樹種變更成29種,此外,判定方法、紅木管制及保護信息等也有所變化,更新后的標準,將為紅木貿易市場提出新的方向。
記者發現,原標準中的紫檀屬花梨木類中的鳥足紫檀、越柬紫檀被認定為大果紫檀的異名,未被列入紅木樹種;黃檀屬黑酸枝類中的黑黃檀被認定是刀狀黑黃檀的異名,未被列入紅木樹種;柿樹屬烏木類中的蓬塞烏木被取消;原屬于柿樹屬烏木類的毛藥烏木被歸為條紋烏木類;將原雞翅木類中的鐵刀木屬改為決明屬。
在紅木市場,大果紫檀常被稱為緬甸花梨,越柬紫檀常被稱為越南花梨或柬埔寨花梨,鳥足紫檀常被稱為老撾花梨。從俗稱上看似產地上有所區別,但據專家介紹,實際上這兩個樹種與大果紫檀同為一個樹種,不能區分到產地,其價格也不是由產地決定的。新標準將黑黃檀認定為刀狀黑黃檀的異名,鐵刀木屬改為決明屬;蓬塞烏木被取消則是缺乏相關資料,國內市場也極為少見。
此次國標修訂后的樹種雖有變化,但大多是根據學術界變化而來,并未增加或刪減紅木樹種,對于消費市場影響并不大。
新標準還增加了“紅木類別一覽表”,包括樹種名稱、商品名、主要產地以及管制及保護信息。29個樹種中,有17個樹種被列入CITES公約附錄二管制;有3個樹種被列入國家植物名錄二級保護。其中,降香黃檀、刀狀黑黃檀更是被“雙重保護”。
此外,新國標由原來的“測定方法”改為“試驗方法”和“判定”,在試驗方法方面,刪除了“管孔測定”方法。新標準中的試驗方法包括木材構造特征、材色、氣味、氣干密度四方面。據業內人士介紹,原標準中的“平均管孔弦向直徑要求”實際試驗中有難度、不易操作,導致變異性較大,因此將此刪除。新標準的試驗方法豐富了檢測環節,將更為科學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