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程昭華古箏文白周峰攝影
1
紅木家具出貨忙
從今年上半年開始,紅木家具零售市場一直低迷不前,面對傳統旺季,“提價看漲”的紅木卻一反常態,搞起了大促銷。
“廠家直銷會”、“全城最低價”、“全場3折起”,剛過去的十一假期,是家具促銷的旺季,平時低調的紅木家具也開始拋頭露面,不常見的促銷活動集中爆發。
紅木行情之差,從企業也可見一斑,近日,國內某著名紅木家具生產企業甚至打出“低價套現、發工資救命”的口號,原價萬元的雞翅木,對半腰斬,一些小件甚至2折出售。
記者通過市場的走訪發現,雖然不如廣東等地動輒一折的力度大,但在鄭州市場上,不少紅木家具都有著相當的折扣。
瘋狂甩貨的另一邊,確是市場的冷清。一位行業人士表示,目前中檔的紅木家具,即使價格腰斬,也銷路不暢。
“去年紅木價格迎來過一陣上漲行情,但都是行業內部炒作,市場銷售就已經開始有所下降,今年則是斷崖式。”他對記者表示,這股行情最早從廣東開始,先是主要紅木家具產區出現集體降價,之后是大量庫存開始急于清盤,到現在整個市場都開始出現頹勢。“一個廣東的合作伙伴正在送貨過來讓幫忙代銷,1折低價流轉,經銷商的壓力確實很大。”
除了市場行情的低迷外,去年大量囤積紅木所產生的積壓效應,也開始慢慢顯現。
2013年6月,《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開始生效,目標直指國內瘋狂的紅木進口,其中趾黃檀、中美洲黃檀、微凹黃檀、伯利茲黃檀和盧氏黑黃檀由附錄III被升列至附錄II,加上附錄原有的檀香紫檀和附錄I的巴西黑黃檀,目前共計有7種重要紅木樹種進入一級、二級保護植物目錄。
這也就意味著,曾經國內商家仰賴的進口紅木材料,突然成為了珍稀材料。
而從前年5月起,越南率先對紅木原材料出口提稅200%;當年10月中旬,越南、老撾報關公司通知中國合作方,凡在這兩國訂購的交趾黃檀必須于10月25日前全部出關,以后越南政府將嚴禁出口。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近幾年由于原材料樹種日益稀少,紅木市場一直飽受原料短缺之困,而之前幾年為了保證后續經營,不少商家舉貸高價囤積材料,寄希望于后市價格銷售回升。
然而令眾多商家沒有想到的是,雖然原料緊缺,紅木家具銷售卻更加深陷泥潭。一方面大量庫存積壓,倉儲、銀行還貸壓力巨大;另外一方面銷售不佳流動資金趨于減低,這都迫使經銷商采取以價換量、低價清庫存的銷售策略。
正如鄭州一位紅木銷售商孫先生所言,如今成品銷售價格幾乎等于當年拿料的價格,而之前高價拿的一批,還沒生產已經開始賠錢了。“現在做高端的越來越少,都是希望接地氣吸引普通消費者,將自身的壓力減輕”,上述人士表示。
2
清庫存,更是在清市場
對于如今的紅木經銷商來說,曾經的市場之熱,正成為遙想的往事。
就拿2011年年末的紅木價格下跌來講,由于2010年至2011年上半年,紅酸枝等紅木原料暴漲4倍之多,這樣急劇上漲的行情讓很多人不惜重金進入這個行業。
而正是看到了這一漲勢,不少紅木商開始不惜血本地大量囤貨,然而,事實卻是他們并沒有從中大撈一筆。
“之前去云南,經常會遇到收不到木頭的情況,太多游資在里面。像《公約》施行前,當地原料價格暴漲3倍之多,7萬的床12萬都有人收走囤積。今年再去,價格已經回歸了,收的人也明顯偏少。”通許縣一位木材商人宏晨對記者表示,目前不少花梨原料已經跌破1.6萬元/噸,而去年價格則達到3萬元左右,直徑40-60厘米的,更是高達6萬元。
其實,就近幾年紅木市場的走勢來看,因其屢屢成為游資的炒作對象,價格猶如坐上了過山車。2007年暴漲,2008年暴跌,2009年下半年又開始走強,2010年暴漲,2011年10月以后又開始回調。而在2013年,紅木市場卻又紅火起來,但誰能想到,2014年之后,就一直在寒冬中徘徊。
對于如今紅木市場的促銷,宏晨表示,這不僅是在清庫存,也是在清市場。
“現在的價格確實比較貼近市場,很多都接近成本價。如果是高位入料,估計還會賠一點。”他舉例,之前銷售價格為1000元左右的木蘭花架,實際成本約在700元左右,而他們公司目前終端銷售價格在650元,還包送貨上門,“現在必須賣出去點回籠資金,不然真像有人說的,連工資都發不出來了。”
“雖然廠家目前急于出貨回籠資金,但是大虧的事還是做不出來的。”紅木經銷商柳先生坦言,由于紅木原料這兩年始終保持高位,囤積占用廠家大量資源,如緬甸花梨,最高位時曾超過3萬元/噸,這也迫使手中有貨的廠家在降價時也會慎重考慮降價種類。“總體來說目前還是以中、低檔紅木降價為多,高端的價格還算穩定,而下一步經銷商可能會將精力更多集中在中端紅木清庫中,價格還有可能下探”,上述人士表示。
不僅如此,礙于原料的高價與市場的疲軟,一批資金不足、加工技術差的企業,在這種促銷潮中,也可能成為被清洗的對象。而由于本地加工不再合算,一些企業也開始尋求在越南、緬甸設廠,增加投資途徑和技術升級。
此外,伴隨紅木價格的跳水,則是老生常談的假冒問題。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部分商家抓住目前紅木市場的頹勢,利用消費者急于抄底的心理,利用材質相近的原料或特別制作工藝,真假摻雜,趁機銷售。
“碰到行家了,就拿紅酸枝來賣,遇到不太懂的,就用‘花枝’或者南美黃檀來充數。”該人士解釋,現在作假遠比前兩年更“技術”,不會全部都用假料,而是混合使用,將一些不顯眼的位置使用假料,做出來的紅木家具足以以假亂真,使人上當受騙。
3
理性回歸后的市場變化
從2013年供銷兩旺到2014年前熱后冷,那么到現如今的趨于平淡,伴隨著紅木市場的波動,消費結構也發生了巨大改變。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紅木家具之所以價值高,一是源于材料珍貴,二是在于其中賦予的文化內涵。而如今,行業中大部分人都把目光盯在了材料本身上,一味地炒材料、炒概念,而忽視了文化、品牌甚至是質量。
而逐漸回歸理性的紅木市場也將更為接地氣了。如今,不少廠商開始著重考慮普通愛好者和工薪階層能夠消費起的紅木家具,并且將其定位為未來市場的主流。
除了回歸大眾化之外,年輕化也是今后紅木家具發展的方向之一。業內人士介紹說,目前,80、90后已經逐漸成為市場上的消費主力軍,面對年輕化的消費群體,年輕化的產品就應該成為企業開拓市場的主力軍。
“年輕化的產品不僅體現在產品的外觀設計上,還體現在文化內涵等方面”,上述人士告訴記者。
此外,如今上萬元的紅木家具出現大幅度的降價,在一些行業經營者看來,這顛覆了紅木家具的價格歷史,然而在采訪中,也有經銷商指出,目前紅木家具除了之前過分膨脹外,中間環節過多也是造成如今價格下滑的一大原因。
“廠家、總經銷、代理、銷售商,這幾個環節下來,成本快翻了一倍,再加上場地、庫房租金以及高裝修成本,價格不高,如何養得起?”柳先生表示,目前不少廠家正在通過網絡或直銷等方式縮減成本和價格水平,銷售商也在嘗試不斷觸網,這樣將使紅木產品變得更加透明,也進一步激活市場的活躍度。
然而在行業人士看來,紅木家具電商的產品在配送中需要與物流有效對接,在安裝方面也需要當地的經銷商配合完成,電商不能成為只賣產品,不賣服務的商家,線上線下需統一。雖然,電商在一定程度上有很大優勢,但是發展還不是很成熟,所以,紅木家具企業轉戰電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