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紅木委公布《2014年1-10月份中國紅木進口形勢分析報告》。報告顯示,根據國家海關木材進口數據顯示,2014年1-10月份,我國累計進口紅木184.60萬立方米(以原木材積計),同比增長91.55%;總金額達24.05億美元,同比增長123.85%。
但是,從進口數量走勢圖看出,從今年3月份開始,紅木進口數量一路下滑,環比持續縮減。其中,3月份進口紅木達到月度進口峰值,達27.46萬立方米。10月份進口紅木11.77萬立方米,較3月份峰值減少了15.69萬立方米,下降133.31%;就進口平均單價而言,3月份也達到了最高值,進口單價為每立方米1447.63美元;最低值出現在10月份,為每立方米1074.89美元,基本與去年同期持平。
“非洲材”成為中堅力量
從數據可以得知,今年1-10月份,我國累積從非洲地區進口紅木達75.02萬立方米,占進口總量的41%;從非洲地區進口紅木原木占進口總量的46%,同比上漲10%。而且,從6月份開始,我國從非洲地區進口紅木原木數量超過南洋地區,成為我國紅木原木進口的第一大來源地。
業內人士表示,今年紅木制品市場以及紅木進口市場一直不佳。雖然進口量和總金額都有所增長,但是大多數“熱門”進口木材,尤其是來自東南亞地區的紅木,價格相比去年出現不同程度跌幅。越南、緬甸、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一直是國內木材的來源地,其出口的小葉紫檀、酸枝類等多種紅木,也是國內的主要需求。“但是這些材料價格今年一直處于下行狀態,而且需求與進口價格互相影響,我認為進口量也會因此減少。進口總量和總額都有所提升,應該是非洲地區進口量的貢獻。今年低檔紅木非常受歡迎,很多南方的企業也轉而大批量生產此類材質的家具,這也是其中的提升力量。”
據悉,目前在國內木材市場上,“非洲材”已經成為中堅力量,有的甚至超過三分之一的商戶在銷售。業內人士普遍預測目前木材與紅木制品價格已經接近底價,在明年春季過后,市場或將迎來回暖,此時可以視為購買的好時機。
紅木制品市場難現“翹尾”
近日,2014年11月份全國紅木制品市場景氣指數(HPMI)發布,11月份數值為83.2,環比下降了2.4個百分點。指數繼續探底,顯示紅木市場繼續呈現收縮,行業下行壓力較大。
根據全國紅木制品市場景氣指數走勢圖顯示,從今年5月開始,除了9月份指數環比微升0.5個百分點外,一直處于下滑狀態。
寶臻堂董事長姜羽表示:“11月份,企業主要產品生產量環比下滑;盡管大果紫檀(俗稱緬甸花梨)與交趾黃檀(俗稱大紅酸枝)精品價格有所回升,但其通貨價格繼續下滑,本月微凹黃檀制品價格也屢屢走低,紅木制品市場整體價格環比再次回落。受建材家居市場低迷及紅木原料市場乏力的影響,紅木制品市場人氣指數回落,企業與商家訂貨量減少;紅木制品市場經理人信心指數較上個月持平,對四季度市場表現觀望,市場從業人員對紅木市場的走勢更加謹慎。”
業內人士表示,2014年的紅木市場走勢形成“翹尾”可能性較小,換言之,紅木市場的“頹勢”在今年沒有出現回轉的可能。建議廣大紅木制品市場參與者密切關注市場動向,為2015年企業發展計劃做準備。 整理 新報記者 張逸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