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萬塊的大紅酸枝皇宮椅開裂”、“幾十萬的紫檀辦公臺面拱了起來”……早幾年,經常聽到紅木家具用戶諸如此類的抱怨。歸根結底,這是紅木家具干燥處理不當所致。
繼中山政協通過內參、大調研等形式,助推中山產業發展以來,作為轉型升級、技術創新的一個重要示范項目,大涌紅木干燥中心憑借自身領先的真空干燥薄板技術,在紅木行業技術創新方面走在了前列。
紅木干燥機
“鋸材干燥”與“成品干燥”雙管齊下
在紅木家具市場上流通的家具,對于干燥工藝,許多都只是針對家具成形前的木材做了鋸材干燥,甚至有些企業還使用最古老的自然風干。
據紅古軒相關人士介紹,在紅木干燥中,如能完全確保木材與本地濕度保持平衡,將木材含水率控制在8%到16%的范圍內,基本能實現制成的家具不易開裂與變形。而所謂的鋸材干燥,其實為木材的“群”處理,是對原木鋸材后的厚薄板材進行干燥處理的一個過程,它并沒有因為銷往地方的不同,而改變它“群”處理的方法。
她說,由于每個城市的氣候條件都不一樣,“鋸材干燥”的“群”處理,就難以避免生產基地到用戶家里出現開裂、變形等的問題。這也就是紅木家具為什么導入“成品干燥”的最根本原因。
成品干燥是紅木家具中將鋸材干燥的木材做成的“成品家具”,根據用戶所在地的溫度和天氣變化,調好適合的干燥溫度控制,進行為期約7天的干燥過程。
業內人士指出,熱帶硬木干燥是國內外公認的技術難題,也是紅木家具行業發展具有共性的技術瓶頸。如今實現“鋸材干燥”+“成品干燥”這種雙管齊下的干燥方式,雖然加大了制造成本,但卻提高了家具的質量與品質,也將紅木家具的個性化質量控制和服務推到了一個新的境地。
年干燥能力達5萬立方米
據大涌鎮政府印發的《大涌鎮紅木家具產業情況介紹》顯示,大涌鎮紅木家具協會針對原始干燥方法周期長、損耗率高、易導致木材變形變質的情況,組建木材干燥中心,并購置國內最先進成套自動化木材干燥系統,使木材干燥周期由原來的6個月縮短為15天,優質木材出品率由原來的60%提高到95%,僅此一項即為全鎮216家紅木家具企業減少損耗1200多萬元。
2002年,大涌紅木家具工程技術中心與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合作,研制開發了木材烘干智能化控制系統,并由第一代發展至第五代。目前,大涌鎮已形成國際領先的真空干燥紅木薄板技術,并在2008年建成了占地面積30畝、年干燥能力達5萬立方米的紅木干燥中心。
大涌紅木不僅在干燥方面,油漆污染處理上,也早已取得突破。例如,2004年,大涌紅木家具工程技術中心與西安交通大學合作,研制開發了環保型水性聚氨酯家具漆,破解紅木家具油漆污染的瓶頸。
目前,大涌鎮已逐步開展了多種層次、多種形式的政產學研合作關系。在多年產學研合作實踐當中,初步形成了多種層次、多種形式的合作模式和合作成效。形成了以“大涌創新產品設計”“大涌先進木材干燥技術”“大涌完善標準化體系”“大涌紅木家具區域品牌”等為核心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