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環境觀察機構25日稱,國際貿易數據顯示,緬甸近年來的大部分原木出口是非法的。有跡象表明,將于下周開始實施的原木出口禁令可能效果甚微。
據美聯社3月25日報道,緬甸木材公司稱,政府將于4月1日起禁止原木出口,以降低森林砍伐,并推動該國的木材加工業。
環境調查機構稱,一項國際貿易統計分析顯示,從2000年至2013年,全球買家從緬甸進口了2280萬立方米原木——比政府自己的出口數字多出1640萬立方米。這家總部設在倫敦和華盛頓的機構稱,這表明72%的原木出口是非法的。
該機構稱:“非法出口的原木價值近60億美元,是整個緬甸2013-14年度教育和衛生預算總和的四倍。”它將這種差距歸咎于“緬甸木材業普遍的犯罪行為和腐敗”。
該機構稱,緬甸十一媒體集團3月早些時候公布的緬甸環保和林業部的數據顯示,2001年至2013年,政府批準的砍伐量只占全球進口緬甸原木量的53%,這表明非法砍伐量至少占47%。
環境調查機構25日公布了題為《數據腐敗,暴露緬甸伐木業真正規模》的報告。
報告強調,“緬甸政府宣稱,大多數非法砍伐和木材走私發生在少數民族控制的地區,尤其是與中國云南省接壤的克欽邦,而云南是非法木材主要的接受方”。
報告稱,即使不考慮與中國的跨境貿易,官方出口數據也解釋不清大多數其他國家的剩余進口量。
根據最近獲得的官方數據,緬甸森林覆蓋率從1990年全部國土面積的57.9%縮減到2005年的47.6%。
報道稱,自2011年名義上的文職政府取代軍政府并放寬對經濟的限制以來,柚木和硬木的銷售量就在攀升。
政府方面表示,在2012-2013財政年度,緬甸向中國、印度和泰國這些大買家出口了124萬立方噸木材,賺取了約5.69億美元。
報道稱,中國作為一個全球制造商的繁榮和增長推動了它對木材的需求。1998年,中國開始禁止砍伐國內的原始森林,從而推動了從緬甸進口非法木材,尤其是高端品種,例如紅木和柚木。近年來打擊走私的行動據信獲得了成功,盡管之前并未獲得具體的統計數字。
環境調查機構稱:“緬甸從2014年4月1日開始實施原木出口禁令表明,政府現在試圖阻止原木外流。過去15年來,緬甸的森林遭到了系統的掠奪,這是一個拖延很久才確認的事實。”該機構稱:“木材業迫切需要進行改革,以打擊繼續威脅緬甸日益縮減的森林的普遍腐敗和隱瞞行為。”(編譯/盧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