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長幅度由20%以上驟降到5%,增速放緩的背后是中國人造板產業怎樣的轉型謀變——
緊隨中國經濟的宏觀發展態勢,我國人造板產業已由全速沖刺轉入慢跑穩進,進入實實在在的“換擋期”。發展速度從本世紀第一個10年平均20%以上降到2013年的不到6%,人造板產業增速放緩的同時,轉型調結構的馬力正在加大。期貨上市、并購重組、雙反勝訴、技術革新……過去一年,中國人造板市場正在經歷“換擋期”的陣痛,同時也在調整中孕育著發展質量與速度的更平衡、更合拍。
慢VS快
增速放緩與調整加速并存
受國內房地產調控和國際社會購買力下降的雙重影響,2013年,人造板產量增速放緩。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前11月全國人造板累計總產量2.4億立方米,同比增長5.12%,是本世紀增長速度最慢的一年。其中,膠合板(含細木工板)累計總產量1415.2萬立方米,同比增長8%;纖維板累計總產量5358.7萬立方米,同比增長3.12%;刨花板累計總產量1232.1萬立方米,同比增長2.04%。
產量的降低直接拉低了人造板企業的收入。截至2013年6月底,規模以上人造板企業產品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4.58%,與近年來年均20%-30%的增長率相比增幅明顯降低,行業整體發展速度減緩。
但增幅放緩的同時,結構調整的步伐反而在加速。在民營企業仍為人造板行業主力軍的同時,中林集團、中糧集團、中航集團、中國誠通集團等大型中央企業紛紛加盟,涉足人造板行業。業內人士認為,新的龍頭企業正在崛起,為加快行業內結構調整創造了條件。中國林產工業協會副會長錢小瑜判斷,隨著行業發展步伐的放緩和國產連續壓機的問世,人造板產品在生產裝備升級、風投資本介入、企業并購重組、盈利模式等方面進行了全新探索,全行業整體進入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多元化發展的階段。
勝VS剩
雙反勝訴未緩解產能過剩
中國膠合板產業抗辯了一年多的美國“雙反”調查最終以無損害結案,這個結果讓中國膠合板產業長舒了一口氣。然而,結果雖然理想,但貿易戰終究是消耗戰,持續一年多的“雙反”調查仍然對中國膠合板的出口市場產生了影響。2013年前11月,膠合板出口總量931.71萬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只增長2.06%,其中出口美國121.1萬立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16.36%;中纖板出口160.5萬噸,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36%。就在中國膠合板積極抗辯期間,印尼和俄羅斯的膠合板大量進入國際市場,使我國膠合板失去市場優勢。
雙反勝訴的利好影響在2013年尚未顯現,但人造板產能過剩的格局卻越來越清晰。業內人士透露,2013年全國有大量人造板企業以停產和半停產來緩解庫存壓力。
分析停產潮現象出現的原因,有意見指出,我國人造板公司普遍存在三大問題。一是人造板行業集中度較低,競爭激烈;二是原料價格浮動較大,且資源不足;三是資金壓力大,流轉不暢。錢小瑜認為,部分地區涌現的大規模、高增速、高強度、非理性的投資引發了階段性、區域性的人造板產品及木材原料供求關系失衡,產能過剩風險凸顯,引發產品低價競爭、質量下降,原料價格上漲,企業效益下滑,不利于產業持續發展。
資VS質
期貨上市促進品質標準化
2013年人造板資本交易市場有了重大突破,膠合板和纖維板期貨在大連商品交易所的上市填補了國內林產品期貨的品種空白,開創期貨市場服務林木產業的新領域,對人造板行業來說意義重大。
兩板期貨開市以來,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企業參與積極性很高,交易持續活躍,價格發現功能和套利空間逐步顯現。錢小瑜預測,隨著兩板期貨影響力和交易量的不斷擴大,將帶動人造板現貨交易電子平臺OTC商城的發展,不符合國家標準的人造板產品將被逐步淘汰,相信運用市場化的手段,不斷擠壓不達標準、落后產能的生存空間,倒逼企業調整結構、轉型升級,定能促進整個行業的健康平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