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康作為中國中部最大的家具產業園,現有5000多家家具企業,20多萬從業人員,家具已成為了南康一張響亮的城市名片。正因家具企業的快速增長,各企業每天產生的廢棄木料數量驚人,長久積壓,不僅占用空間,污染環境,還成為火災隱患。于是,如何處置廢棄木料,一直是南康各家具老板的心頭之痛。
2012年,一名被家具業內人稱為“瘋子”的邱聲瑞,投資創辦了九鄉園木材再生調劑中心,把家具制作過程中產生的邊角廢料變成“寶貝”,也使南康家具行業掀起了綠色環保風潮。11月21日,記者來到南康,采訪了邱聲瑞。
“世界上沒有廢品,只是放錯了地方”
九鄉園木材再生調劑中心地處南康市工業園,周圍都是家具廠房,從外觀上看,該調劑中心與其他家具廠并無兩樣,但廠房門口一行醒目的“世界上沒有廢品,只是放錯了地方”標語,使之顯得與眾不同。
一塊塊短小的廢木料堆成了小山,工人們正在忙碌,挑揀、清理、修形、上膠、粘連……堆放在廠房門口的成品作為家具產品輔助材料將銷往全國各地,南康家具人眼中的廢木料在這里得到了重生。記者對邱聲瑞的采訪,不時被一個個訂貨電話打斷。
說起創辦調劑中心的初衷,邱聲瑞說,他2009年開始辦家具廠,每天看到很多優質木材被做成家具后,剩余的邊角料被當成廢物扔在一角。時間一長,廢料占用了大量的空間,還埋下了火災隱患。近年來,南康家具企業發展較快,所有企業一天產生的邊角廢料就達100立方米。如何把這些廢棄木料變廢為寶,獲得再生,邱聲瑞一直在潛心琢磨這個問題。去年11月,邱聲瑞不顧親戚朋友的勸阻,頂著“瘋子”稱號,投巨資辦起了九鄉園木材再生調劑中心。
經過一年的努力,該調劑中心的廠房面積擴大至8000平方米,員工50余人,月處理量達600立方米,廢料轉化率達到60%。而今,不僅南康,江蘇、廣東、山東、上海等地的廢棄木料也源源不斷地運到這里。
“世界上沒有廢品,只是放錯了地方。”邱聲瑞拿起手中的一塊小木料堅定地說。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邱聲瑞覺得這是南康家具人的職責所在。
“把每一方木材都用到實處”
邱聲瑞敢為人先,創建九鄉園木材再生調劑中心和九鄉園青少年兒童家具廠,施行“先付款后拿貨”的營銷模式和物流直接代理廠家發貨收款,這些大膽嘗試讓他在市場營銷中贏得了主動。
面對激烈的行業競爭,邱聲瑞卻敢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邱聲瑞又突發奇想,他要成立一個南康家具的“新二手市場”,這個“新二手市場”將用于銷售企業積壓的和稍有瑕疵的家具成品。邱聲瑞說,這并不是要抹黑南康家具,而是為南康家具開創新的模式。家具產品積壓原因是多個層面的,但不得不承認的是此類產品已不再適合市場,只能處理掉。而有些稍有瑕疵的成品修復不了,棄之可惜。如果“新二手市場”能夠成立,將造福眾多的家具廠和廣大消費者,可為南康家具產業發展帶來新的模式。
南康家具人的創業過程往往都充滿艱辛,邱聲瑞也不例外。他年紀輕輕就前往廣東打工,從最底層做起,回鄉創業時因不懂門路、性格太過耿直等原因,多次碰壁。上世紀90年代,他擺過地攤、收過舊貨、辦過幼兒園……這些經歷磨煉出邱聲瑞堅毅果敢的性格。
“浪費家具材料是一種犯罪,我要把每一方木材都用到實處。”邱聲瑞的堅毅表露無遺。雖然調劑中心的運作成本很高,短期內經濟效益難以凸顯,但邱聲瑞明白,“資源再生,杜絕浪費”是國家大力提倡和支持的,他堅信自己的選擇。(魏煌暉 記者余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