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州畢節雙山新區一個古老的仡佬族村寨里,生長著兩棵珍稀物種——紅豆杉,其中一棵于10多年前死亡,但保存完好。由于村民要修路致富,便想出售這株已經死亡的紅豆杉來籌錢,但又不知道是否可以出售,同時,也想請專業人士估價。
樹高近10米
據了解,野生紅豆杉珍貴之處,在于它的稀有和藥用價值,是瀕臨滅絕的天然抗癌植物,生長緩慢,再生能力差。除了藥用價值外,紅豆杉還具有科研價值,是難得的珍惜木材。
這兩棵紅豆杉所處的雙山新區響水鄉拉魯村,并不富裕。記者看到,這兩棵紅豆杉的樹干至少要2個成年人才能用手抱住,目測樹高有10多米,樹干干燥,有部分樹皮開裂脫落。
拉魯村主任助理張永才告訴記者,10多年前,其中一棵樹在一場大火中被燒死,雖然經過了十多年的風吹日曬,但這棵樹仍保存完好。張永才介紹,以前大家都不知道這是什么樹,只是覺得奇怪,方圓十多里之內,都沒有同樣的樹。1998年,有村民把自家包谷稈堆在其中一棵樹下時,結果無故起了火,將其中一株燒死。經大方縣林業局經調查,確認死的這棵樹為國家I級珍貴保護植物——野生紅豆杉,并于2010年7月給剩下那株正式發牌。
至于樹齡,張永才說,老人們傳說,從村子開始建立時,這兩棵樹就在這兒的了。這個村子是與他們一個祖先的墓一起建起來的,根據墓碑上記載,墓建于嘉慶七年(編者注:公元1802年)。
“這棵樹有多大,村里沒有人知道,反正小的時候,這棵樹就已經這么大了,從我記事起,它就沒有長過個兒。”60多歲的村民張益昌說。
7.5公里泥路坐車兩小時
據張永才介紹,賣樹是為了修通村的路。一年前,上任村主任運送救濟糧墜崖身亡后,他當上了拉魯村村主任助理,便協調村民籌錢,將通到村委會的7.5公里的泥巴路進行平整。
“修路得花錢,沒錢沒辦法。”張永才便將此事上報了響水鄉政府,響水鄉政府答應劃撥7萬元資金修通拉魯村村委會到月亮組的道路。然而,經過了兩個冬天修整的泥巴路,在陰雨連綿天氣的浸泡下,又變得坑坑洼洼、凹凸不平,7.5公里的泥路,坐車要近兩小時。
張永才說,目前,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把這條泥巴路變成柏油路。
林業局:需有關部門審批
記者采訪了畢節市林業局林政資源管理站副站長方旭東。他表示,對于國家級保護植物,國家明文規定:禁止買賣。
不過如果樹種已經死亡,可以出售,但需經過有關部門審批。他解釋說,紅豆杉屬于國家I級保護植物,出售時,需經國家林業部批準。如果是出售死亡了的,需向當地林業局提出申請,當地林業局調查清楚后,上報省林業廳,省林業廳才依法批準是否可以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