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由于《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II》(下稱“CITES公約”)的頒布和實施,全國紅木家具市場忽然火爆起來,產品產量和銷量普遍逆市上揚。在這種背景之下,東陽紅木市場的溫度也在直線上升,且上演一部“勵志劇”。
【年后行情較為樂觀】
自明朝以來,東陽素有“百工之鄉”的美譽,自古以雕刻揚名于世,很多傳統的工藝技術也得以傳承,而東作家具的形成基于東陽的“百工之鄉”的基礎。回顧近四年來的市場成績可以看出,浙江東陽紅木家具產業發展迅猛。2008年~2013年,短短四年的時間,東陽已經形成兩大紅木家具市場(東陽紅木家具市場、東陽中國木雕城),以及三大產業基地(南馬紅木產業基地、橫店紅木家具產業基地、東陽國際木雕產業基地)。
東陽古典家具協會在這兩年里還做出了一些舉措:建立全國紅木經銷商數據庫,督促企業執行《聯盟標準》,實行一書、一卡、一證制度,堅持“100%材質認定,100%消費保障”原則;通過“當代紅木家具文化周”、“組團參觀米蘭家具展”、“榫卯結構傳統技藝專題培訓及比賽”等等形式,引導企業創新作品。
東陽樂平明清居主人許貴洪告訴記者,東陽已經形成了相對成熟、理性、規范的紅木家具市場。其品牌影響力與完善的服務配備吸引了全國的經銷商前來參觀、合作。
記者調查發現,東陽紅木家具市場從2012年8月下旬開始,供貨量逐漸變大,業績增長已達到40%以上。而2013年開春以后,隨著經濟大氣候的好轉,總體行情也有所好轉。眾多紅木家具企業生意非常紅火,家具銷量大增,而這個恢復期比很多人預想的要快。
東陽歌意紅木負責人范銀標表示,從2月20日到現在,企業已經有3000多萬的業績。不難看出,今年東陽整體市場表現不俗,已提前完成了上半年的銷售額,年度業績預期比往年增長不少,甚至有翻番的征兆。
“我們的目標是整個產業每年達到近200億的銷售份額,按今年的市場行情來看,市場份額繼續擴大,較去年同期會有很大的提高。”東陽紅木家具協會會長李黎明對今年的市場信心十足。
【大紅酸枝受影響最深】
2013年6月12日,CITES公約正式發布之后,刺激了原材料市場活躍度。越南紅木出口從5月27日起提稅200%,老撾大紅酸枝從原來的海關核定征稅價3900美金提高到15000美金,引發新一輪價格上漲。這無形中造成了黃花梨、小葉紫檀、紅酸枝等等珍稀紅木資源價格暴漲,供應緊張的現象。
海南黃花梨、越南黃花梨已是一木難求價比黃金。而大紅酸枝是高端紅木消費的主流,在市場上占的份額較高,無疑是受其影響最深的。在東陽上漲幅度為30%~50%,成品平均上漲30%以上,價格波動較大。經過統計顯示,截至今年7月,老撾紅酸枝口徑12~20公分的2米方料,平均價格為12萬元/噸。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五年之后,老撾紅酸枝的上漲勢頭更加猛烈,將與如今的海南黃花梨等價。而南美酸枝(微凹黃檀)、花枝木(巴里黃檀)以及緬甸花梨的價格上漲較為不明顯,價格依次為2~7萬元/噸、1.6萬元/噸、1~1.5萬元/噸。
【東陽受木材限制較小】
面對越來越嚴格的交易規定和越來越稀缺的紅木資源,東陽紅木家具企業則表現出十分淡定的心態。
走訪東陽紅木家具市場可以發現,很大一部分企業用材相對比較廣泛,多以緬甸花梨、雞翅木為主,以人性化、實用性、適用性為出發點,制作出結構嚴謹、榫卯精密、堅實牢固、歷久不散的中檔家具,愈加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市場需求量大,銷售量也逐年增長。
樂平明清居主人許貴洪說,為了能夠最大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東陽紅木家具市場已經不再簡單地將材質放在首位,而是更加注重家具的工藝。因而,整個市場受到CITES公約的影響較小,受家具本身價值影響更大一些。
東陽嘉華紅木總經理陳能三坦言,緬甸花梨屬于花梨的一種,在東陽市場的占有率較高,成交量也一直穩居榜首。如果未來大紅酸枝的價格太高,很多家具企業就會轉型做緬甸花梨家具、黑酸枝家具等等。
但是,也有大清翰林、施德泉、中堂紅木、振宇紅木、新明紅木等等品牌企業,均以小葉紫檀、紅酸枝等高端紅木為主,在此輪原材料上漲中不可避免地要面臨著原材料供應緊張、家具成本不斷攀升等問題。在他們看來,以“型、材、藝、韻”為準則,將成為企業生存的根本。
【紅木市場短期或再度出現小漲幅】
紅木家具行業有著回報較高、風險較低的特點,從當前的市場來看,仍然存在投資行為。從近幾個月來看,東陽紅木市場行情表現總體比較強勢,資金表現也十分活躍。在未來的市場不會直接出現大幅殺跌,還會持續這一波熱潮。
納祥閣紅木吳振浩表示,紅酸枝原材料上漲已經到頂了,短期內或再度出現小漲幅,但下半年最終會回歸到一個比較合理的市場價位。
中堂紅木總經理徐永曉認為,按目前以庫存木材應對市場需求的情況發展,短期內家具價格將再次上漲。但一旦木材市場的供應恢復正常,價格就可能回落。
可見,在連續上漲一段時間后,紅木價格將保持穩定。
面對風云變幻的市場狀況,李黎明會長表示,“一個產業所承擔的風險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面,想要獲得就必須有策略、有深度的付出和投入。我們會梳理市場需求,利用有力平臺,集合優勢資源,打造利益共同體,從而促進產業可持續發展。”
(責任編輯:黃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