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檀、黃花梨……越來越多的名貴木材快速升值,引起了不少市民的興趣。雖然大多數人買不起大件家具,但像手串、筆筒等小件文玩,卻有支付能力。古玩城及網上,不少商家打出了令人動心的折扣價,但業內人士提醒,要提防折扣的背后可能是以次充好的“雷區”。
黃花梨筆筒
“名貴紅木”鋪天蓋地
古玩城與網上,各類標榜“紫檀”“黃花梨”的文玩物品鋪天蓋地,它們有諸如牛毛紋、鬼臉等標準的特征,還給出辨別方法。不過,業內人士透露了外人不了解的業內秘密。
近日,檀印品牌的創始人胡曉鵬在其微博“@檀印-胡曉鵬”上揭露了一些網店銷售假冒紫檀、黃花梨的例子。像一串標明“紫檀”材質的手珠,胡曉鵬認為其導管粗大,生長紋平行規律色差大,是較典型的速生林。不過因近期砍伐含水率高,在重量上比老料有優勢,其中較細的黑線被稱為黑筋,是壞死組織,濕度稍有變化就會開裂。還有商家用所謂的“紫檀榴”冒充黃花梨牟利,胡曉鵬就看到有商家會以1元起拍大件物品,迷惑消費者。實際上,這些“紫檀榴”產自越南等地,運到我國的通常只有根部,此木顏色紫中帶紅,料質細密還有美麗花紋,類似黃花梨,價格較低。因此市場上常有人以此冒充黃花梨來牟取暴利。
低檔雜木魚目混珠
隨著紅木文玩行業的升溫,越來越多人進入這行。其中多數人受利益驅使,不真正了解珍稀木材的分辨方法,認知嚴重不足。一些商家在行業混亂的狀態中渾水摸魚,誤導消費者對紫檀、黃花梨、酸枝等珍稀木材與紅木古典家具的認知,并以低價迎合了人們的“撿漏”心理。
據胡曉鵬介紹,單以紫檀來說,生長的環境、氣候、土質及砍伐時間的不同等,使紋理、質感存在差距,很難分辨。許多雜木常通過命名“檀”來抬高身價,相近木材冒充紫檀出售的情況屢見不鮮,像科檀(科特迪瓦紫檀,又名非洲小葉紫檀)、紅檀(鐵線子、枧木、子京)、紅酸枝中的交趾黃檀、黑酸枝中的盧氏黑黃檀(俗稱大葉紫檀)等。海南黃花梨(降香黃檀)也是紅木愛好者青睞的品種,其料質溫潤細膩,紋理豐富多變。但由于其僅在海南生長,經過多年砍伐,已很稀少。一些人開始從越南購買料質與紋理近似的越黃黃花梨(香枝木),或挑選紋理花哨的紫檀榴(越南雜木)、非洲檀香(螺穗木)、花枝(奧氏黃檀)等,冒充海南黃花梨牟利。
學會辨別莫貪便宜
胡曉鵬表示,曾有人買了一串“海南黃花梨”手串請他鑒定,一問價格兩三千元,怎么可能買到這樣好花紋的“海南黃花梨珠子”,還是沒拼補上色的全品?整天想著撿漏,這樣的心態誘使不少人上當。
對選購珍稀名貴木材的買家來說,材質的真實性最重要,還要根據料質級別、制作工藝、拼補情況等綜合分析。對一些痂皮、腐爛、開裂、白標(邊材)修補與上色的問題多見,這都影響了其收藏投資價值。提高分辨能力至關重要,避免“吃藥”的對策,就是多看、多學、少買。(斐翔)
(責任編輯:黃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