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19日,2013年瀕危物種履約管理工作暨培訓會議在吉林松江河召開。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張建龍在第一次全體大會上指出,下一步的履約工作應以構建兩大平臺、強化三項職能、建立五大體系為主要目標。
《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秘書長約翰·斯甘倫應邀參加會議并作報告。
張建龍說,近兩年來,我國瀕危物種履約管理成效顯著:進出口管理水平不斷提高,逐步由重審批管理向審批和監管并舉的全方位管理轉變;履約管理科學化水平不斷提高,逐步由被動履約向主動履約轉變;履約執法能力不斷提升,正在由單部門執法向多部門聯合執法轉變;對外履約交流不斷加強,履約工作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隊伍建設不斷加強,瀕管辦辦事處與森林資源監督專員辦的整合工作基本完成。
張建龍說,隨著《公約》的不斷發展,我國履約管理工作面臨著新的、更大的挑戰。保護好自然生態和野生動植物成為全球意志,國際執法力度近年大大加強,對國內的保護和履約提出了新的要求。《公約》管制逐步趨緊,對我國的約束有所增加。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發展迅速,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的提出,使我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利用面臨挑戰增大。
張建龍指出,接下來要著力構建兩大平臺、強化三項職能、建立五大體系。構建兩大履約工作平臺,推進體制創新。推動成立國家履約委員會,實現由部門履約向國家履約的轉變;推動省級履約執法協調小組成立,形成國家履約執法工作網絡。強化三項職能,推進機制創新。完善進出口管理,推進分類管理的理念和措施;提高履約談判能力,積極參與對外履約的交流與合作,建立大宗貿易物種評估預警機制;加強履約執法協調工作,提高對內對外協調執法的能力和水平。推進“五大體系建設”各項工作,推進工作創新。野生動植物進出口管理和履約監管、瀕危物種貿易監測評估、履約執法協調管理、履約對外交流合作、履約能力建設等五大體系的建設任務時間已經過半,要對后續工作作出安排。
《公約》第16次締約國大會作出201項決議決定,特別涉及象、虎、犀牛、穿山甲等敏感物種,在海洋、木材以及執法領域新增工作較多,大多涉及我國。張建龍要求,當前要著重推進大會后續工作分解,深化管理,加強履約執法、國際合作、宣傳輿論引導和機構隊伍建設。海關總署和國家林業局擬在下半年組織開展“打擊瀕危物種走私犯罪專項行動”,適時勾畫開展跨國跨境聯合執法行動,爭取在今明兩年再舉辦一兩次對非洲、亞洲管理和執法人員的培訓活動。
約翰·斯甘倫肯定了中國在履約工作中的表現。他說,中國在國家層面建立了履約執法協調小組,對履約有典范意義,值得全球學習。國際上,野生動物犯罪必須被視為嚴重犯罪行為,中國已經這樣做,懲罰力度在全球最嚴。目前,履約工作的最主要挑戰來自象牙非法貿易,國際上把中國看做是象牙非法貿易的主要目的國。國際社會現致力于象牙的來源國、中轉國、目的國聯手打擊,中國海關近年來查處了大量非法走私案件。當前,迫切需要中方教育公眾,減少消費。對野生動植物保護來說,加強執法固然重要,可持續利用也不可忽略。
瀕管辦總部和各辦事處代表參加會議,外交部、農業部、海關總署、國家林業局相關司局以及中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相關負責人受邀出席。
(責任編輯:黃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