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日報報道:
“我們生產的板材,每個月都有12柜集裝箱通過青島港向歐美出口。”5月9日上午,在位于棲霞市官道鎮的萬華生態板業有限公司產品倉庫里,公司總經理楊金卿指著已經打包好的出口英國的40.4mm規格板材對記者說道。
在打入標準苛刻的歐美市場過程中,“無甲醛”成為了這種國產板材的通行證。據介紹,傳統的人造板材必須使用以甲醛為原料的脲醛樹脂膠合劑,而這種被稱作“萬華禾香板”的新型板材,因為采用了MDI生態膠粘劑,從而結束了人造板材必然釋放甲醛的歷史,也成為山東省內首家無甲醛板材生產廠商。
而更神奇的是,生產這種“無甲醛板材”所需的原材料僅僅是農田里常見的秸稈和稻草,速生楊和蘋果枝條通過處理后也能投入到生產當中。“我們前年投產的一期項目生產線,目前年產新型板材5萬立方米,消耗的秸稈就可達到6萬多噸。”楊金卿說。
新型板材的原料需求使得不少農民從中受益。原本用于焚燒或廢棄的秸稈,工廠收購時價格可達三四百元一噸,萬華生態板業有限公司去年用于采購秸稈的資金便達到了2400多萬元。不單是棲霞,就連遠在濰坊諸城的農民,也出現在該公司的采購名單之上。
而“無甲醛”板材所帶來的社會效益不僅如此。根據行業內估算,中國人造板產業目前每年產能為1億立方米,預計到2015年將達到1.7億立方米。若將其中的一半轉化為秸稈板材,則每年可使用秸稈1.02億噸,相當于減少2.55億立方米的林木砍伐,有效彌補我國的木材供應缺口問題。
“無甲醛”板材在走紅國際市場的同時,在國內市場上也漸受青睞。據楊金卿介紹,1立方米“無甲醛”板材的市場價格在2200元至3000元之間波動,總體約為普通板材的一倍。國內的一家家具制造商去年因采用了“無甲醛”板材作為原料,銷售收入激增至80多億元。
但是,除了價位較高等因素,產業鏈的缺失也成為制約省內“無甲醛”板材進一步發展的因素。“因為缺少下游的家具加工企業,公司的板材只能運到南方加工制成家具,再返回北方銷售,一來一回的物流成本便不是小數。”楊金卿說。
據了解,目前棲霞市已開始著手引進貼面板等后加工企業和高檔家具生產企業,欲培育一條完整的農作物秸稈利用產業鏈。“未來當地有望形成一個生態綠色的產業集群。”棲霞市官道鎮黨委副書記柳春明說。
原標題:用秸稈和稻草也能換外匯
(責任編輯:黃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