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緬甸的木材砍伐量,將以每一棵成材的樹為單位來計算。
據緬甸資源與自然環境保護部消息,為保護緬甸森林木材資源可持續性發展,木材砍伐生產暫停1年后,明年仍將減少砍伐生產量,將只砍伐61萬棵樹左右的數量。
緬甸資源與自然環境保護部表示,部門同時已經對緬甸國內擁有砍伐生產木材權的區域,生長的樹木及每年能產出的木材數據進行核算,并已經制定好了詳細的砍伐生產計劃,明年砍伐生產季將較往年減少砍伐生產量,硬木計劃砍伐59萬棵,柚木2萬棵左右。
據悉,2017-2018財年木材砍伐生產季計劃砍伐的木材,換算為噸數后大約為32萬噸,該噸數為10年來砍伐生產量最低。
緬甸政府限定明年木材砍伐量,或將極大地影響木材出口結構。
木材的砍伐量與供應量掛鉤。供應量減少,供不應求,必定推動其價格上漲。緬甸材憑借貨源充沛、物美價廉等優勢暢銷市場,已經成為木材行業一個備受矚目的地區材種。
與其它材種相比,緬甸木材的確具有著獨特的優勢。比如在木材市場上,花梨、柚木、椿木、西南樺、黑胡桃、水冬瓜、金絲柚等木材均是市場常用、受下游商家青睞的產品。
據緬甸資源與自然保護部發布的消息,2017-2018財年木材砍伐季只計劃砍伐木材32萬噸,較2015-2016財年砍伐季的砍伐量減少33萬噸左右。那么,這是不是意味著未來緬甸源產地木材,特別是花梨和柚木將迎來一輪漲價潮呢?
一方面,緬甸該政策的實施嚴重沖擊到了國內木材業的發展。緬甸木材業一名負責人稱,現如今,我們備有的木材量僅僅基本滿足今年的需求。待到明年庫存消耗完畢,砍伐量又僅為今年的一半,必定會推動其一系列產品價格瘋狂上漲。另一方面,它將影響國內木材進口結構調整,下游商家在超出價格范圍后,也必定會尋找緬甸木材的替代品。